價格欺詐定義是怎么樣的?
經營者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是指經營者通過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虛構事實、隱瞞真實情況,欺騙、誘導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無論是否形成交易結果,均構成價格欺詐行為。
國家計委出臺《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認定以下13種價格行為為價格欺詐行為:
1、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并以此為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購買的。
2、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一交易場所同時使用兩種標價簽或者價目表,以低價招徠顧客并以高價進行結算的。
3、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他人與其交易的。
4、標示的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極品價等價格表示無依據或者無從比較的。
5、降價銷售所標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務,其折扣幅度與實際不符的。
6、銷售處理商品時,不標示處理品和處理品價格的。
7、采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不如實標示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者饋贈物品為假劣商品的。
8、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帶有價格附加條件時,不標示或者含糊標示附加條件的。
9、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者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
10、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前有價格承諾,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
11、謊稱收購、銷售價格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經營者的收購、銷售價格,誘騙消費者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
12、采取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數量等手段,使數量或者質量與價格不符的。
13、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謊稱為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
綜合上面所說的,價格欺詐是明知犯罪還故意讓他人上當受騙, 這種行為交易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我國的法律,對于在處罰的上面也會按實際違法所得的金額按倍數來進行罰款,所以,誠實做人才能得到法律保護,對于違法者必定就受到處罰。
價格欺詐投訴標準是什么
涉嫌價格欺詐怎么投訴?
價格欺詐表現形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日結臨時工的法律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9如何算是冒充注冊商標的行為
2021-01-28轉賬支票可以開給個人嗎
2021-03-09已婚男所立將財產贈與同居女友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0-12-25故意毀財不立案會怎么處理
2021-03-25案件重審可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1-20顧客在商場摔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4夫妻離異后房產出售要交哪些稅
2020-12-03怎么對抗政府非法征地
2021-02-17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2020-12-19勞務派遣是否計算賠償年限
2021-01-20消防工程質保期幾年
2021-03-11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負債與勞動糾紛如何區分
2021-03-21被保險人駕車被甩出車外死亡的保險人責任
2021-03-04保險人的保險合同解除權
2020-11-16《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也談《“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6保險代理人冒用客戶名義騙領借款,保險代理人構成何罪
2021-02-18物權法釋義第二百四十七條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