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欺詐行為有哪些構成要件
1、欺詐人有欺詐的故意。
欺詐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陳述是虛偽的,并會導致對方陷入錯誤認識,而希望或放縱這種結果的發生。
2、欺詐人實施了欺詐行為。
欺詐行為,是指欺詐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
3、被欺詐人因欺詐而陷入錯誤。
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及其他重要情況的認識缺陷。構成欺詐,一般必須是被欺詐人的錯誤認識與欺詐人的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4、被欺詐人因錯誤而為意思表示。
如果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詐行為而作出的,也不構成欺詐。這表明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與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聯系。
二、開發商的欺詐行為如何判斷
對于一般商品而言,判斷開發商的行為是否構成欺詐,看其是否符合以下幾點:
1、行為的手段
對欺詐購房者行為的認定,應當采用客觀方法,即根據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時所采用的手段來加以判斷,并列舉了一些典型的欺詐行為,如以次充好的商品等。
2、行為的后果
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實施這種制裁的充分、必要條件,但這并不意味著一概要求有實際的損失或損害發生。依此法精神,只要經營者的行為按其性質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
3、行為的主觀方面
欺詐,是指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上當受騙的行為,但在《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中規定了五種情況下經營者“不能證明自己確非欺騙、誤導消費者而實施此種行為的,應當承擔欺詐消費者行為的法律責任”的例外情況。
對于商品房這一較為特殊的商品而言,由于其生產周期長、環節多、價格高等特點,不能簡單地照搬以上幾個因素而輕易地把某些開發商的行為定性為“欺詐”而要求其雙倍賠償。那么,哪些行為可以認定為商品房買賣行為中的“欺詐行為”呢?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以下情況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1)銷售現房時,將偽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優質房屋銷售的;
(2)銷售現房時,故意隱瞞房屋真實面積,以牟取暴利的;
(3)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優質工程從而騙取優質工程加價的;
(4)銷售明知不能進入房地產市場進行公開銷售的房屋的;
(5)虛標最低價、清盤價等欺騙性價格進行銷售的;
(6)故意隱瞞開發商真實身份,或冒充其他開發商名義銷售的;
(7)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8)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大眾媒體對商品房做不可實現的虛假宣傳的。
如果開發商在銷售商品房的過程中出現以上幾種情況的,并且開發商是故意或明知的,購房者可以以開發商作出欺詐行為為由而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要求其雙倍賠付。
在消費環節,經常出現欺詐行為,而這些行為無疑就是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因此在消費的時候一定要十分注意,避免落入對方的陷阱之中,從而造成自身的損害。當然,一旦發現對方有欺詐行為的,也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來維權,降低自身遭受損害的可能性。
涉嫌價格欺詐怎么投訴?
欺詐訂立的合同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屬于商品房欺詐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增資的流程是如何的
2021-02-14西安老人住院子女最多可休多少天
2021-02-26外貿企業收到出口退稅款是否納稅
2020-12-06如何討回回購房定金
2020-12-05刮蹭隔天報案有效嗎
2021-02-26房屋遺產繼承立案執行多長時間
2020-12-09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1提出離婚賠償的條件有什么
2020-11-26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上訴案
2021-01-12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車輛被扣貸款保險賠償嗎
2021-03-16土地租賃合同范本(一)
2021-03-24轉讓土地使用辦理要求都有哪些
2021-01-16拆遷補償權是否有時效的限制
2021-03-18村委會是征地拆遷的主體嗎
2021-02-082020年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新政策是怎樣的
2021-01-11農村宅基地過戶后遇到拆遷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