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器買回來快兩年了一直用不成可以退嗎?
不能退了,關于網購平臺、電視購物頻道、電話銷售渠道和郵購渠道銷售的商品的無理由退貨問題,于2014年3月15日實施的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明確規定,消費者在收到商品后7日內,有權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無理由退貨的商品亦有邊界,消費者定做的商品、鮮活易腐商品、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交付的報紙、期刊等商品不再無條件退貨之列。
為防止無條件退貨權利的濫用,本次修正案增設規定,除非消費者和經營者另有約定,無理由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同時在線下載的數字商品不適用無條件退貨。
二、欺詐消費者行為的判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條 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欺詐消費者行為:
(一)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四)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五)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
(七)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八)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九)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
(十)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
(十一)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盡管國家出臺的也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或者說現在大部分的企業也標榜顧客就是上帝這樣的服務態度,但消費者要知道,商家尊重自己權益的前提條件是消費者本身就是一個正常的消費心態,買了機器自己不用都兩年了才想起來退貨,這種做法是無理取鬧,消費者也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自己的相關權利。
消費者爭議有哪些分類
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有哪些?
消費者維權有哪些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申報超過30天怎么辦
2021-01-04公司分立后股東是否能分立
2020-12-17家暴沒有外傷怎么取證
2021-01-19訴訟離婚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精神出軌的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1-02-22房子是婚前財產,離婚怎么分配
2021-02-20公證處公證保全時要拍視頻嗎
2021-03-18商業銀行承擔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0房產確權訴訟要所有繼承人嗎
2021-01-28當事人能否當庭變更訴訟請求
2020-12-14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勞務合同和就業協議書有什么不同
2021-01-25建筑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有效
2021-02-04強險范圍內保險公司是否要賠償人身損失呢
2021-02-18發生哪些事故時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
2021-01-05保險合同中的等待期有多長
2021-01-20保險指定受益人可以是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10不按標準繳納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03皮革制品是否屬于保險范圍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