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給人起外號侵犯人格權嗎?
目前并不認定為侵犯人格權,但給人起外號構成了侵犯名譽權的行為。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名譽是人們對特定公民、法人的品德、才能以及其他素質的社會綜合評價。名譽權是指公民和法人就其自身屬性和價值所獲得的社會評價,享有的保有和維護的具體人格權。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公民的名譽權若受到侵害,有權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二、侵權行為的認定構成條件有哪些?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
給人起外號,是否構成侵權行為,應當根據造成的后果而定,也并不是說只要起外號就屬于侵權行為,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善意的外號是不存在侵權的說法的,但涉及到存在嚴重的誹謗行為導致名譽受損的,可以依據上述規定來進行賠償處理。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侵犯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侵犯名譽權案件訴訟費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四級醫療事故有無精神撫慰金?
2021-01-30搶注域名算侵權嗎
2021-01-11行使留置權需要寫申請書嗎
2021-03-26不動產是否可以內部鎖定不讓質押
2021-03-21哪些房產不能抵押,抵押房產怎么進行
2020-12-09電動自行車逆行被摩托車撞了是哪方的責任
2021-03-08福建交通違章一般多久之內處理
2021-03-25拆遷公司收入怎么計算營業稅
2020-11-11合同法關于合同變更的解析
2021-02-11家暴離婚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15存單質押法院是否可以扣劃
2020-12-05農村房產繼承條件有什么
2021-01-28非完全民事能力人怎樣行使繼承權
2021-03-14雇傭關系辭退需補償嗎
2021-02-18崗位調動與集團公司的勞動合同會自動終止嗎
2020-12-29勞動監察大隊和勞動局是一回事嗎
2021-02-14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3-022020農業保險一畝地交多少錢
2021-01-30飛機延誤險怎么買
2020-12-23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