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意施惠又稱什么?
好意施惠行為又稱情誼行為,行為人主觀上沒有設立、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也沒有法律直接規定。好意施惠是指當事人之間無意設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而由當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風尚實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關系,旨在增進情誼的行為。與法律行為不同,好意施惠的行為也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但行為人不具有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債的關系與好意施惠關系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具有負法律上義務的意思。但在實務中,經常難以區分,通常有償的約定應當認為是債的關系;而無償的約定,應當看受益人的相對人,對該約定有無特別利益而定,如借貸、贈與、委任、寄托等。若當事人并無受其約定拘束之意,則為好意施惠關系,如約定讓親友搭乘順車至某地,受同事或友人囑咐代購某物,邀請友人散步或參加宴會等。在無償的約定情形,當事人究竟有無受拘束之意,亦即究竟意在成立合同,或僅為好意施惠關系,應解釋當事人的意思,斟酌交易習慣與誠實信用原則及當事人的利益,從相對人的觀點加以認定。
二、好意施惠過程中發生損害,施惠人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好意施惠行為是當事人之間無意設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而由當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風尚實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行為。該行為對好意施惠人不形成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好意施惠人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無需對受惠人因好意施惠所引發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好意施惠關系與合同關系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負有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判斷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應采取相當因果關系標準。即無此行為,雖不必生此種損害,但是有此行為,通常足以產生此種損害時,即有因果關系;無此行為,必不生此種損害,有此行為,通常也不生此種損害,即無因果關系。
綜上所述,在社會上,有些人比較好心,會給他人無償贈與錢物或者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好意施惠關系中,雙方沒有權利義務關系,這種行為也是出于情誼。當然,好意施惠也要掌握一定辦法和方式,如果因其重大失誤給對方帶來損失,還要承擔連帶責任。
房屋贈與合同是否能夠撤銷
房產贈與過戶手續是怎么規定的
房屋贈與后還能要回來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子已拆遷有法律時效嗎
2020-12-12被人故意咬傷怎么賠償
2021-02-07驗資費用的收取標準
2020-12-18怎樣把握專利申請時間
2021-01-23如何取得商標專有權
2020-11-12效力待定合同如何追認
2020-12-24炒股盈利怎么算
2021-03-07什么案件適合一審終審
2020-12-23代位繼承是否適用于遺囑繼承
2021-02-26房地產開發轉讓手續應該如何辦理
2020-11-13房地產開發流程(詳細)
2021-01-31勞動者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的后果
2021-03-26實習協議期是多久
2021-03-18如何選擇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
2020-12-22法律對人身保險的投保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4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車被石頭剮蹭能保險理賠嗎
2021-01-08開車撞護欄保險怎么賠
2021-02-07違章肇事保險給報嗎
2021-03-21車被冰雹砸傷可以理賠嗎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