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損壞名譽權構成要件是什么?
(一)必須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侵害名譽權的損害事實主要包括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名譽損毀、精神或財產上受到損害。精神損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損害,財產損失則是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上的損失,也成間接損失。這兩種損害,有時同時具備,但更多的時候只具備精神損害。但是,這兩種損害,不論是同時具備,還是只有精神損害,具備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損害的事實。
(二)行為具有違法性。
名譽權是公民維護其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權利。對于公民的名譽權任何人都負有法定上的不作為義務。只有行為人違反法定義務,以積極的作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嚴,其侵害行為才具有違法性。《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禁止使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權。因此只要有人用侮辱,誹謗等方式對他人的名譽進行了損害,就是違法行為,而我認為該不法行為只能是積極地作為,不可能也不會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因為公民權的實現,只要求他人不加損害,并不要求他人的積極協助即可實現。
在客觀上行為人實施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主要有三種:暴力侮辱,指對受害人使用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脅,而使他人的名譽受到侵害;語言侮辱,即用侮辱性的言詞對被害人進行嘲笑、侮辱,使被害人當眾出丑。文字侮辱,即通過文字,圖形等對他人進行侮辱,用以降低他人的人格。
(三)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在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中,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必須存在直接的因果聯系,即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客觀的內在必然聯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譽被侵害,與侵害人的侵害無關,或者侵害人盡管實施了侵害行為,但沒有給任何人造成名譽上的侵害,則行為人不承擔侵權責任。
對于間接地因果關系,一般不予考慮。但是,在名譽侵權行為中,由于侵害名譽權造成的損害主要是精神損害,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都是通過無形的、間接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對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就不能拘泥于是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一般說來,只要侵權人的行為是違法的,且有過錯,即便是間接損失,也應看做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四)行為人有過錯。
法律上詳細的規定損壞名譽權的構成要件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名譽是需要依靠自己的為人處事去維護的,某種程度上人們所陳述的事情如果真實存在著的話,就像是新聞工作人員報道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這不構成損壞名譽權。
名譽權糾紛再審申請一定會被受理嗎?
侵犯名譽權到哪里起訴?
名譽權和榮譽權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品房建筑面積與合同不符該如何
2020-12-20傷情鑒定標準時間限制是什么
2021-01-07車禍多久不起訴什么時候過期
2021-03-12商業承兌匯票的提示承兌是什么
2021-02-10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職責
2020-12-18保姆虐待老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6超市摔倒找不到侵權人怎么辦
2021-03-21土地可以進行抵押嗎
2020-12-16中介買賣房屋風險怎么防范
2021-02-15一般用人單位是怎么舉證
2020-11-26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要求確認勞動關系對時效有要求嗎
2021-02-03產品責任案件中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31如何訂立海上保險合同
2021-02-10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4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明確說明免責條款仍應理賠嗎
2021-03-16職工每個月失業保險領多少錢
2021-02-13保險受益人是否存在法定情況
2021-02-26保險理賠需要幾天
2020-12-26《土地管理法》對農村土地流轉青苗補償標準有什么規定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