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損害糾紛案如何處理?
名譽權損害糾紛案按照我國民法當中的第109條的規定來進行一個要求對方停止損害賠償的一種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零九條條規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公民的名譽權若受到侵害,有權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法人的名譽權內容與公民的名譽權相比,由于其不具有如公民一般的情感,所以其內容有所狹窄,主要包括:
任何新聞報道、書刊雜志在對法人進行報道評論時,必須真實,與事實相符.
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實,散布與法人真實狀況不符的消息,敗壞其名譽。
二、侵權形式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在文學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實姓名,或者未寫明原告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但對人物特征的描寫有明顯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說內容存在侮辱、誹謗情節,致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徐良訴上海文化藝術報社等侵害名譽權一案的復函》中認為,被告根據傳聞,撰寫嚴重失實的文章“鎖甲三千元帶來的震蕩”和被告《上海文化藝術報》社未經核實而刊登該文,造成了不良后果,兩被告的行為均已構成侵害的名譽權。
目前為止名譽權方面的損害賠償是比較常見的,因為對于一個公司一個法人來說的話,他們的名譽最后受到一個損害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形象受損的問題而且還會帶來很多的利益方面的損失,所以在這種狀況之下,就必須要對侵權行為進行一個處理。
侵犯了名稱權名譽權的賠償條件是什么?
如何起訴他人侵害名譽權?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決議書怎么寫
2020-12-26高空拋物致人死亡怎么處罰
2021-01-10開發商延期交房怎么辦,開發商違約購房者怎么維權
2020-11-11集資房與眾籌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08房屋產權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0農民工有哪些勞動保護
2020-12-19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樹倒塌后壓到汽車如何理賠
2021-03-18保險經營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07財產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0-11-13保險經紀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2021-01-25保險合同冒名掛失是詐騙嗎
2020-12-27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2-31年輕人如何購買保險大有講究
2021-03-21怎樣改變土地用途
2021-03-06我有一塊出讓土地可以申請建房嗎
2021-01-09土地轉讓協議標準格式是什么
2021-01-01住改非拆遷,國家有沒有統一的補償標準
2021-01-28經營性商業用房拆遷補償有哪些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