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6年7月,陳某以找工作為由借得楊某身份證,并獲知其在某銀行存有一筆款項,遂利用該身份證向某銀行申請存單掛失,并重新獲取存折及密碼,最終將楊某在該銀行的1.4萬元存款取走。
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陳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陳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理由是,陳某向銀行掛失、補卡、取款等一系列行為,都為被害人陳某所不知曉,陳某的行為方式符合盜竊罪所要求的“秘密竊取”的行為方式。另外,銀行將款項支付給陳某并非基于認識錯誤處分財產,而是基于交易慣例進行的正常的交易,不應定詐騙罪。
評析:筆者贊同第一種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從主體角度和行為方式看,本案屬于三角詐騙。三角詐騙是指被害人與受騙人不是同一人的詐騙。三角詐騙的三角是行為人、被害人和受騙人。三角詐騙的成立,要求現實的財產處分人具有處分被害人財產的權限,或者處于可以處分被害人財產的地位。陳某利用楊某的身份證進行掛失、補卡,使具有處分財產權限和地位的銀行陷于認識錯誤而處分了財產,致使楊某財產權益遭受損害。因此,陳某的行為方式構成(三角)詐騙罪。
其次,在存在多方主體案件當中,并不能僅僅以“秘密竊取”來認定盜竊。以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規定的票據詐騙罪為例,如果行為人冒用他人的匯票、本票、支票,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取財物,相對于被害人而言,取得財產行為確實具有“秘密竊取”性,但是并不能基于此而認定該行為構成盜竊罪。就本案而言,銀行具有處分儲戶財產的權限與地位,因此行為人的行為不符合盜竊罪的特征。
第三,銀行在依照交易慣例進行交易的前提下,仍然可能因為“受騙陷于錯誤而做出處分行為”。當前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客戶身份情況等相關資料只進行形式審查,而不是對每一筆交易都進行實質審查。形式審查存在的問題之一是一些人可能通過欺騙手段瞞過銀行的形式審查,從而騙得被害人的財物,使大量詐騙犯罪尤其是金融詐騙犯罪得以發生。
保險詐騙罪的罪量要素是數額較大。這里的數額較大,參照《追訴標準》的規定,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個人進行保險詐騙,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2)單位進行保險詐騙,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根據刑法第198條第1款之規定,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最后小編總結出了保險詐騙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違反保險法規定,采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保險金;數額較大的行為。所以一旦你發現有這個現象,或者是有這個苗頭就記住詢問律霸網的律師大大們,會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案件審理后有哪些執行程序
2021-02-05著作知識產權年限多久
2021-01-14投保人的保單可以抵押債務嗎
2021-01-21與交警車相撞發生的交通事故如何認定責任
2021-02-05工商查獲假冒如何處罰
2021-02-23土地轉讓金誰出
2021-01-11合同保全有沒有撤銷權
2020-11-10承包合同對方無法履行怎么處理
2020-11-12網絡商標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3-16拆遷房產證過戶需要什么證件
2021-02-04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
2020-11-20勞動仲裁委直屬哪個部門管轄
2020-11-12保險公司提出開業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12交通事故被保險人無責,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0-12-18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幾個問題
2021-02-08駕車撞人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
2020-11-16保險公司拒賠理由莫名其妙 無法代位追償
2020-12-27保險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嗎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