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名譽權依據什么處罰?
1、民法總則第101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毀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2、民法總則第120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2)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和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賠償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后果和影響確定賠償責任。
二、名譽權侵權構成要件有哪些?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情節嚴重的,將會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
綜上所述,我國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對侵犯名譽權做出明確規定,其中規定了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公民和法人都有名譽權,如果名譽權被他人侵犯,比如侮辱誹謗的,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權責任賠償。侵犯名譽權情況很嚴重的,可能還會觸犯刑法。
對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如何認定
新聞報道侵犯他人名譽權
名譽權和榮譽權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個人去勞動局有用嗎
2021-03-05未婚先孕女員工小產期間有工資嗎
2020-12-10股權質押信托的受益人是指的誰
2021-02-07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28欠條過期了還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5只有購房合同沒有房產證的房子可以保全嗎
2021-03-21簽假合同應怎樣處罰
2021-01-27“試用工”應該得到勞動報酬嗎?
2021-02-02公對私簽勞務分包合同是否合法
2021-02-112020勞動法律關于勞動力外包是怎樣規定的,與派譴的區別
2021-03-23人壽保險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1-12保險公司分公司所需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28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保險單有什么作用
2021-03-15互聯網保險的優勢是什么
2021-01-03在哪些情況下保險責任可以免除
2021-01-22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25保險合同是指什么
2021-01-20保戶須知
2021-03-25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