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名譽權承擔什么責任?
1、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1)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的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
(2)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3)侵權人拒不執行生效判決,不為對方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法院可以采取公告、登報等方式,將判決的主要內容和有關情況公布于眾,費用由被執行人負擔,并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處理。
2、賠償損失:
(1)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
(2)公民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法院可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二、哪些情況不構成侵犯名譽權?
1、正當的評論。
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對可以受到公眾評價的事情進行正當的評論,而涉及到對特定人言行的批評,不構成名譽侵權。如輿論工具對違法犯罪及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進行鞭撻;對著作、創作、演講和表演進行評價;在選舉中,選民對被選舉人發表意見;公眾對領導的評價;公民檢舉、控告他人的違法亂紀行為等。
2、法定范圍內的職務行為。
國家機關或其工作人員在法定范圍內的行為,影響到特定人名譽的,不構成名譽侵權。這種情況還包括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所屬工作人員的法定職務行為。進行這種職務行為是基于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和義務,因而是合法的。但是這種職務行為必須限于法律規定的范圍,而且必須是善意的。
3、特定利害關系人之間的行為。
在社會群體中,有的民事主體之間,如合伙人之間、家庭成員之間有特殊的利益(利害)關系,法律不禁止他們相互之間基于這種特殊關系,對他人進行傳述或評價。即使傳述或評價對他人有所貶抑或者傳述的內容足以損害他人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綜上所述,公民和法人都有名譽權,如果被侵犯,作為侵權方,主要承擔民事責任,我國的侵權責任法中明確了幾種民事責任,賠償損失是最常見的。確定侵犯名譽權,要看其行為及造成后果之間有無必然聯系,雙方這方面發生糾紛,可以走司法程序。
訴訟侵犯名譽權有時間限定嗎?
對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如何認定
如何起訴他人侵害名譽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試用期辭職需要提前幾天
2020-11-25雇傭童工是否違法
2020-11-12贍養糾紛調解能否涉及財產
2021-01-18涉外離婚到哪兒去起訴
2021-03-03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被傳喚會放出來嗎
2020-12-14企業融資方式怎么規定
2020-12-19新交規酒駕如何處罰
2020-12-20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2021-02-05銀行可以申請債務人財產保全嗎
2020-11-16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簽訂勞動合同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1-03-19在公司干了八年,辭工有補償嗎
2021-02-22去勞動局投訴,勞動局會過來處理嗎
2020-11-16公司拖欠生育津貼是否屬于違法行為
2021-03-15[案例]:碰到勞務欺詐,求職者該怎么辦?
2021-01-02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擅自設立外資保險公司如何處罰
2020-12-22保險合同指南有哪些內容
2021-03-21保險公司不賠錢怎么辦
2020-12-17保險合同的中止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