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圈名譽權糾紛如何處理?
朋友圈名譽權糾紛應當私底下要求對方停止或訴訟解決,公民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微信作為社交性網絡交友平臺,其朋友圈功能有較大的傳播擴散作用,微信用戶在朋友圈中發布信息應當遵守一定的道德規范,不得突破法律的底線。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二、公民的名譽權包括哪些方面?
名譽權可分為公民的名譽權和法人的名譽權,公民的名譽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任何新聞報道、書刊雜志在對真人真事進行報道、評論、傳播時都不得與事實不符,而影響公民原有的社會評價。
2、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誹謗的方法,損害他人的名譽。
3、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實、陷害他人及敗壞他人名譽。
綜上所述,朋友圈的傳播方式很快,如果在微信朋友圈上侮辱他人的名譽,詆毀中傷,受害人可以要求追究當事人的民事責任。情況不嚴重的一般不涉及刑責,民事責任承擔方式可以是停止詆毀侮辱行為、賠禮道歉或者賠償精神損失等。
在當代社會我們國家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催生了很多的社交軟件的出現,比如說微信就是大家用的非常火的一個軟件,而微信當中有一個功能是可以發朋友圈,這也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朋友圈來散播謠言,甚至是導致他人名譽權受損,此時發生糾紛應及時解決。
名譽權侵犯糾紛賠償數額怎么確定
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侵犯名譽權精神賠償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援助案子需要辯護證嗎
2021-01-02公司惡意收購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2-18中華老字號被人搶先注冊怎么辦
2020-12-16知識產權是財產權利嗎
2020-12-03當事人能否約定保證責任的范圍
2020-11-22公示催告的管轄
2021-01-28離婚不給撫養費
2021-02-26可以將贈與房產要回嗎
2021-02-14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交通事故應該怎么起訴
2020-12-22超過強制執行時效可以再次訴訟嗎
2020-12-13單方承諾是否構成連帶責任擔保
2021-03-01企業會遇到哪些常見的合同欺詐行為
2021-01-28擔保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
2021-01-26消費者在超市摔倒超市有責任嗎
2021-03-26深圳住房公積金提取預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2解除勞動合同最多賠償多少個月
2021-03-03勞動調解用人單位可以不到場嗎
2020-11-29產假期間安排工作符合法律規定嗎
2020-11-22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