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損害名譽權人格權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1、行為人主觀有過錯
主觀有過錯是指行為人對于他人名譽權受侵害的事實主觀上存在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以媒體新聞報道侵害他人名譽權案件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觀心態為故意,我們可以輕易認定,但如果僅僅表現為對所報道的事實調查或審查不嚴導致報道失實,其主觀心態應如何認定?筆者認為,新聞媒體作為我國的社會監督主體,應當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報道權,而不應過分要求新聞媒體報道準確無誤。因為基于我國國情,輿論監督在社會生活中一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方面。因此,我們應當鼓勵并支持新聞媒體繼續有效地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2、行為人行為違法
對于該構成要件中的“法”,最高人民法院未作明確解釋,但是,筆者認為,按照慣例,此處的“法”應作限制解釋,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規。對于部門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雖然可以約束行為人,但是違反這些規定,受害人并不得據此要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此種情況下,唯一可以救濟的途徑是向有關行政主管機關申訴控告,要求主管機關對行為人做出處理。
3、存在損害后果
由于名譽權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名譽權的損害后果與一般侵權后果的表現有所不同,前者較為隱蔽,且舉證比較困難。如公民因加害人行為導致社會和他人對其品德評價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為導致商譽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終止等。我國還沒有明文規定名譽權損害后果的具體表現形式,而涉訴的名譽權案件也一直由法官自由裁量,對于是否存在損害后果及后果嚴重性,沒有法定和統一的衡量尺度,這也是完善名譽權保護制度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4、損害后果與違法行為之間有因果聯系
因果聯系一般表現為直接和間接兩種,筆者認為,侵害名譽權的構成必須是違法行為直接導致了損害后果,如果確定違法行為與間接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聯系,必然導致權利濫用,這也與名譽權保護制度的初衷相違背。
名譽權的損害需要法律上的構成要件,這樣侵權才能成立,在具體問題的處理上需要不少的現存條件,比較麻煩,但是只要自己依據有關的條例處理就可以,不過最為重要的還是需要自己結合實際進行分析,進而確定自己的權益,不過會有不少的程序操作。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侵害名譽權的處罰法律怎么規定的,有哪些方式
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肖像權授權是否有期限限制
2021-02-23股權變更的相關流程
2021-03-13違約金是否包含定金
2021-02-15創業型企業貸款申請書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6公共場合強奸幼女坐幾年牢
2020-12-30如何妥善處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糾紛
2020-12-29刑事賠償如何受理
2021-02-03離婚后繼父有權探望繼子嗎
2021-01-06喪失勞動能力的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0-11-17肇事致人死亡肇事者逃逸怎么處罰
2021-03-03單位集資房糾紛適用什么法律
2020-12-08勞動者辭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16拖欠農民工工資兩年內怎么處罰
2021-03-19了解人壽保險的受益人的知識
2021-03-11指定人壽保險受益人需要注意哪幾點
2021-01-15酒后駕車意外保險可以賠償嗎
2020-12-20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航班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0-12-15保險合同的變更與終止發生是由哪些
2020-12-11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