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誹謗法是怎么進行規定處罰?
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1、誹謗罪的概念
誹謗罪(刑法第246條),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2、誹謗罪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
3、誹謗罪客觀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并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并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
根據法律規定如果是年滿了16歲的未成年人就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人,無論是法律責任還是道德責任,如果是未滿16歲的未成年人犯有誹謗罪由父母進行教育,如果已滿16歲的話那么就承擔其相應的法律責任,對自己的所為受到懲罰。
未成年人在校期間受傷責任如何承擔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法律對未成年刑事犯罪的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過失相抵原則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0-11-19如何提出行政許可申請
2021-01-26學籍檔案去向
2020-12-10怎樣有效變更涉外離婚撫養權
2020-12-16支票掛失流程
2021-02-22工程款的支付流程
2020-12-24公婆贈與房子給兒媳離婚可以要回嗎
2020-12-03什么是同居協議,同居協議有效嗎
2020-12-14電梯事故死人構成犯罪嗎
2020-12-14室內設計和施工哪個更好
2021-02-25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試用期辭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1-02-10實習期沒有工資需要簽合同嗎
2021-02-13新交通法規之實習期間上高速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8工資4000,欠債不還強制執行多少
2021-01-11上海隔離期間工資怎么算
2021-03-09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飛機延誤多久有賠償
2020-12-11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理賠指南
2020-11-24人身保險的投保人享有什么權利的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