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犯罪顯現是十分常見的,在公安機關偵破案件后,犯罪人的信息是否需要公開呢,這是一個熱點問題,有人認為犯罪者在刑期過后應當有權利過正常人的生活,而信息公開會對其尋找工作、甚至交際造成阻礙,那么犯罪者信息公開侵犯其名譽權?
一、犯罪者信息公開侵犯其名譽權?
不必要公開每個犯罪人的個人信息,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犯罪分子服刑完畢后就應當享有普通人所應得的權利,假如過度曝光其個人信息,既不利于其融入社會,又可能侵犯其名譽權,又或者再度激起他的犯罪欲。所以我們要給他們能改過的余地和改過后仍能生存的空間。
但這個觀點并不適應于每種類型的犯罪分子,像有些類型的犯罪分子就絕對不能不加以警惕。
二、公開什么樣的犯罪分子的個人信息
公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者信息。
浙江省慈溪市檢察院牽頭法院、公安、司法局,出臺《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員信息公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依據這個《辦法》,在當地,對符合條件的實施嚴重性侵未成年人行為的犯罪人員,在其刑滿釋放后或者假釋、緩刑期間,通過各單位的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渠道,公開其個人信息,方便公眾隨時查詢。
公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者信息,最大目的在于防范悲劇的再次發生。此項制度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誕生于美國。199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梅根法,強制所有州制定法律,要求性侵犯假釋或刑滿出獄后,必須向警方登記住所,并公布給社區知悉。該項制度已經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推廣,如英國、韓國、日本及我國臺灣地區,都有各自版本的“梅根法案”,甚至不僅僅限于性侵未成年人的犯罪人。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性侵兒童者再犯率為各類犯罪之首。我國也有多起性侵兒童案施害者有犯罪前科,此外,犯罪主體多為家庭成員、鄰居、教師等未成年人熟悉的人。這樣的話,如果不對此類信息加以曝光公布,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很可能意識不到潛伏在身邊的危險,進而導致悲劇發生。雖然有觀點認為犯罪分子服刑完畢后就應當享有普通人所應得的權利,假如過度曝光其個人信息,既不利于其融入社會,又可能侵犯其名譽權。但權利總是相對且有邊界的,相對于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性侵未成年人這種極端惡性犯罪者有必要在出獄后繼續承擔包括信息被公開的義務。
未成年人的權利保護,關乎社會的未來。國家和社會有責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以更完善健全的制度約束有性侵未成年人前科的人員,讓未成年人遠離潛伏在身邊的威脅。
故而一般來說公安機關在破案后是不會公開實施犯罪行為的人的信息的,就目前來看,那些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的信息是會被公開的,做出此項規定的目的在于防止性侵未成年人的事件發生,最大限度的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
被拆遷人如何運用信息公開的手段進行維權
信息公開申請書范本該怎么寫?
信息公開條例全文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機關扣押貨物不開清單該怎么辦
2020-11-24老公家庭暴力離婚會讓他凈身出戶嗎
2021-02-16關于抵押期限是否影響擔保物權
2021-02-25婚前協議內容包括房產共有嗎
2021-03-25國土局有權解決鄰居土地糾紛嗎
2021-02-06買了小產權房怎么辦
2020-12-28用人單位不承認勞動關系,勞動者應該提供哪些證據
2021-01-19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否屬于商業險
2020-12-12工程保險費有哪些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0-11-23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有多久
2021-02-13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夫妻離異配偶附加險無效怎么維權呢
2021-01-27人身保險可不可以重復理賠
2020-12-02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禁止哪些行為
2021-01-19保險受益權的變動分析
2021-03-11保險理賠維權三條途徑
2021-01-05土地承包合同訴狀范本格式是什么
2020-11-25房地產公司拆遷補償費如何核算
2020-11-20以航拍圖來確定違章建筑合法嗎
2021-03-13一書四方案是誰制定的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