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泰和縣律師 竹溪縣律師 蕭縣律師 崇州市律師 新沂市律師 海珠區律師 泗水縣律師
在現代社會中,名譽作為一種無形資產,給社會主體帶來了許多利益。然而,隨著社會科技的日益發展,侵犯名譽權的行為越來越多,方式也更加復雜。那么,侵犯名譽權行為都有哪些?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在我國是要承擔責任的,具體來說要承擔怎樣的責任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侵犯名譽權行為都有哪些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籌劃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二、侵犯名譽權要承擔什么責任?
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和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同時,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侵犯名譽權以后,除了賠禮道歉外,還需要賠償損失。但是這種損失的計算需要有證據來支持,所以當事人應當請專業律師幫助收集證據,這樣才能獲得最充足的賠償。以上就是對侵犯名譽權行為都有哪些的詳細解答,希望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江蘇省宿遷市精神損害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1-01-05律師收費項目有哪些
2021-03-03民事訴訟申訴的范本怎么寫
2021-01-09翻墻上網是違法行為嗎
2021-02-17出版社抄襲侵犯什么權
2020-11-30商號取得流程是什么
2020-12-10域名是否需要著作權登記
2020-11-12與交警車相撞發生的交通事故如何認定責任
2021-02-05車禍撞死人怎么賠償
2021-02-11破產程序中債權人可否提出和解申請
2021-01-05申請工傷賠償,公司不配合怎么辦
2021-01-16離婚協議中給付金錢義務約定和處理
2020-11-13遺產繼承公證能改嗎
2020-12-12勞動者未提前30天通知離職合法嗎
2020-12-21加班工資不按國家規定發該怎么做
2020-12-08領導暗示辭退一定要辭職嗎
2020-12-31買重疾險的相關解析
2021-02-16旅游意外險怎么賠付
2021-02-18財產保險合同概述是什么
2021-03-08誰有權指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