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情況下,翟某無奈于2001年5月20日向市房產局提出裁決申請,直到2002年4月3日房產局才作出《不予受理通知書》,理由為已超出“二年”申請時效。翟某對此不服,向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該法院于同年6月26日判決撤銷了《不予受理通知書》,判令被告履行對原告申請依法裁決的職責。房產局于同年10月14日再次作出《不予受理通知書》,理由為“未在搬遷期限內提出裁決申請”。翟某仍不服,再次訴至區法院。該院同年12月3日判決認為:拆遷方面的法律、法規對申請裁決期限未作規定,而被告卻依據內部文件規定為當事人設定權利義務,限定申請裁決期限是不妥的。遂再次判決撤銷了《不予受理通知書》,判令被告履行對原告申請依法裁決的職責。房產局不服,提起上訴,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本案進行了二審開庭審理。庭審中,上訴人房產局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請求二審撤銷原判,維持《不予受理通知書》;被上訴人翟某認為:自己原住房沒有產籍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已經居住幾十年。按照我市當時有關政策,拆遷時應該給予補償和安置,拆遷人遲遲不給安置是不對的。房產局針對提出的申請在近一年后才作出不予受理通知嚴重拖時,予法無據。第二次又以“未在搬遷期限內提出裁決申請”不予受理更無道理,當時自己解決房屋安置的心情是急切的,只是拆遷人規定同址的房屋“主房(有產籍房)不辦違建房不給辦”,父母的“主房”因故未給補償安置前自己想辦也辦不了。搬遷期限只有一個月,自己也不知道必須在此期間提出申請才能受理,也從未被告知過,況且這也不是什么法律明文規定,只是內部政策。因此請求法院駁回上訴,判令房產局對自己的申請依法裁決。市法院經審理認為:上訴人所依據的“補充規定“是2000年3月發布實施的,不適用于翟某在1999年的房屋拆遷,而且據此也不利于保護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遂于2003年5月21日作出終審判決:撥回上訴、維持原判,即撤銷了市房產局的《不予受理通知書》,限期對申請人的申請履行依法裁決的職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車禍導致殘疾能主張精神損失費嗎
2021-02-04快遞紅章證明造假如何處罰
2020-11-23離婚時集資房怎么分
2021-01-08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0口頭辭職合不合法
2020-11-09勞動糾紛材料怎么寫
2020-12-20產品責任保險賠償處理
2021-02-09保險合同是有償合同
2021-01-12什么是保險合同終止
2020-11-29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
2020-11-15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明確說明免責條款仍應理賠嗎
2021-03-16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計算
2021-02-23什么是機動車保險費率表
2021-01-06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1-12非機動車拒賠同等責任賠付如何處理
2021-02-12“雙保險”不等于“雙賠付”
2021-03-25土地流轉的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2營業房拆遷時,按照住宅標準補償是否合理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