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損害侵權四要件有哪些?
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有加害行為、有損害事實的存在、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四個方面。
一、加害行為
加害行為又稱致害行為,是指行為人做出的致他人的民事權利受到損害的行為。任何一個民事損害事實都與特定的加害行為相聯系,亦即民事損害事實都由特定的加害行為所造成。沒有加害行為,損害就無從發生。
二、損害事實
損害事實,是指因一定的行為或事件對他人的財產或人身造成的不利影響。損害事實依其性質和內容,可分為財產損害、人身傷害和精神損害三種。
財產損害,主要是指由于行為人對受害人的財產權利施加侵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既包括直接損害,如車輛被盜,也包括間接損害,如因車輛被盜導致營業收入的減少。
人身傷害,是指由于行為人對受害人的人身施加侵害所造成的人身上的損害。具體包括生命的損害、身體的損害、健康的損害三種情況。同時,對自然人人身的損害往往也會導致其財產的損失,如傷害他人身體致其支付醫療費和收入的減少等。
精神損害,主要是指自然人因人格受損或人身傷害而導致的精神痛苦。與其他損害不同的是,精神損害具有無形性,難以用金錢來衡量。
三、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指社會現象之間的一種客觀聯系,即一種現象在一定條件下必然引起另一種現象的發生,則該種現象為原因,后一種現象為結果,這兩種現象之間的聯系,就稱因果關系。
侵權行為只有在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時,才能構成。如果加害人有加害行為,他人也有民事權益受損害的事實,但二者毫不相干,則侵權行為仍不能構成。因此,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是構成一般侵權行為的又一要件。
四、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過錯,是行為人決定其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行為人是否有過錯直接關系到對其行為性質的認定。
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民事權利的結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該結果發生的,為故意。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損害他人的民事權利但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雖然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結果導致他人的民事權利受到損害的,為過失。衡量行為人是否有過失,應根據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等多種因素綜合進行確定。
綜合上面所說的,財產損害侵權這是嚴重的違反了法律的紀律,也使被侵權者的財產受到了很大的損失,但對于侵權我國也是有規定的,必須要構成法律規定的四個要件才能構成侵權,但是一旦被認定,那么就一定要受到法律嚴重的處罰。
財產侵權管轄權是什么?
財產侵權賠償標準是按照侵權合法財產實際損失嗎?
財產侵權故意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董事可以兼任總經理嗎
2021-01-11遺贈扶養協議公證常識
2020-12-02同居期間 共有房產如何分割
2020-12-29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罪量刑
2020-11-16銀行可以申請債務人財產保全嗎
2020-11-16購房合同違約上征信嗎
2020-12-13非法分包工程給個人如何處罰
2021-03-08媳婦能繼承男方家房產嗎
2021-01-02承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2-14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05建筑公司可以將勞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個人嗎
2021-03-11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意外傷害險中的意外傷害是指哪些情況
2020-12-10買賣投連險有哪些費用需要交納
2021-03-24被盜車失而復得引起糾紛的保險理賠
2021-01-08理賠官司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2021-03-08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如何確定
2021-02-10車禍一方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24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土資源行政復議工作的意見
2021-03-01如何進行國有土地出讓,國有土地轉讓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