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權是公民的一種權利,是劃分公民身份的基礎權利。而立法解釋是立法機關即全國人大及常委會所作的解釋。最近關于姓名權新出了一個立法解釋。那么,這條立法解釋是怎樣的呢?律霸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供您閱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解釋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為使人民法院正確理解和適用法律,請求對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條“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的規定作法律解釋,明確公民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如何適用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了上述規定的含義,認為: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屬于民事活動,既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還應當遵守民法通則第七條的規定,即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姓名”中的“姓”,即姓氏,體現著血緣傳承、倫理秩序和文化傳統,公民選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公民原則上隨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華傳統文化和倫理觀念,符合絕大多數公民的意愿和實際做法。同時,考慮到社會實際情況,公民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選取其他姓氏。基于此,對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解釋如下:
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還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三)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少數民族公民的姓氏可以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現予公告。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姓名權立法全文,此次立法解釋是根據最高院請求而作出的。規定了公民享有姓名權,行使姓名權時要尊重公序良俗。公民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取父母之外的第三姓。如果您對此還有其他疑問,您可以隨時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姓名權有哪些內容
侵犯姓名權的行為有哪些?
侵害姓名權怎么救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整容醫療事故的處理方法
2020-11-28請律師打離婚需要多少律師費
2020-11-23股權轉讓欠款如何起訴
2021-01-04保證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1-27贍養糾紛的管轄法院
2020-12-02拒收事故認定書怎么處理
2021-01-14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征信,上了征信黑名單怎么辦
2020-12-30外孫有代位繼承權嗎
2021-02-10保證合同有多個保證人怎么辦
2021-03-17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調崗降薪怎么應對
2021-03-07勞務派遣員工是否可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
2020-11-13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0-12-29如何確定公司在外地注冊的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08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及分類有哪些
2021-01-08保險人在賠償后有哪些權利
2021-01-11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在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直接賠付責任
2020-12-31保險代理人騙領客戶保險金,保險代理人構成何種犯罪
2021-01-10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后應怎么辦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