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權是公民的一種權利,是劃分公民身份的基礎權利。而立法解釋是立法機關即全國人大及常委會所作的解釋。最近關于姓名權新出了一個立法解釋。那么,這條立法解釋是怎樣的呢?律霸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供您閱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解釋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為使人民法院正確理解和適用法律,請求對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條“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的規定作法律解釋,明確公民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如何適用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了上述規定的含義,認為: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屬于民事活動,既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還應當遵守民法通則第七條的規定,即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姓名”中的“姓”,即姓氏,體現著血緣傳承、倫理秩序和文化傳統,公民選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公民原則上隨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華傳統文化和倫理觀念,符合絕大多數公民的意愿和實際做法。同時,考慮到社會實際情況,公民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選取其他姓氏。基于此,對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解釋如下:
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還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三)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少數民族公民的姓氏可以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現予公告。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姓名權立法全文,此次立法解釋是根據最高院請求而作出的。規定了公民享有姓名權,行使姓名權時要尊重公序良俗。公民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取父母之外的第三姓。如果您對此還有其他疑問,您可以隨時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姓名權有哪些內容
侵犯姓名權的行為有哪些?
侵害姓名權怎么救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共同過失犯罪是否屬于刑法中規定的共同犯罪如何處罰
2021-02-08行政非訴執行案件如何審查
2021-01-27打官司怎樣請律師,委托律師打官司注意事項
2020-12-29交通事故理賠流程
2020-12-22訴訟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離婚時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2021-02-08集資房的風險隱患
2020-11-12個人賬戶存公款犯法嗎
2020-12-10沒有結婚證家暴怎么辦
2021-01-23沒交物業費被物業起訴怎么辦
2020-12-03勞動爭議調解的程序
2021-02-16用人單位提前辦理離職手續是違法解雇嗎
2020-12-31借款會有哪些要求
2020-12-11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體現
2021-03-08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是什么意思
2021-03-16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理賠程序如何處理
2020-11-29學生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5旅游意外保險常識及境外旅游保險理賠
2020-12-05摩托車沒有保險發生事故有多少責任
2021-01-27保險理賠的有效期是多久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