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補償制度不足之處:
現行《土地管理法》雖然對土地征收的標準、過程、主體及補償等均進行了詳細規定,但大多強調征地方所擁有的權力,而對被征地方農民的權益卻規定得不夠充分。以致有些征地行為往往“變通性”執行,損害了農民的權益。建議《土地管理法》修訂時,應更加充分地考慮農民的權益,進一步完善土地征收補償方面的規定。
《土地管理法》中規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物權法》也規定“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但是,這個“足額”是多少,法條沒有進行說明,也沒有相關的法律解釋。即使將“足額”理解為各種費用的全部,而將征地補償金的全部均給了農民,也不能確定保證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何況對于征地補償的分配也是有相關規定的,真正到農民手中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種從計劃經濟時代沿用至今的補償標準,考慮的是土地作為一種農業資源的表性價值,而沒有考慮征地之后土地的資產價值。當然,被征土地增值主要是有賴于政府的投入,但是農民想通過農轉非進行土地增值卻是法律不允許的,所以我們考慮的不應該是土地增值是誰的投入所致,而應考慮誰持有這種可以增值的財產。如果是農民持有,那么征地方想要獲取這種財產,理應付出合理的價格。
《土地管理法》中同時規定征地補償費的計算按照“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來計算。雖然用三年的平均產值來計算考慮了土地耕種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一些不可預期的情況,但是法律并沒有規定出現特殊情況的處理辦法。而且按現狀來看,土地的年產值是不斷增加的,以過去的產值來計算忽視土地未來的增值,顯失公允。而且,近年來由于環境的破壞,自然災害頻有發生,如果被征地地區在土地被征收之前的前三年是大災之年,土地大幅度減產,這時的補償費又該怎樣計算呢?可見按照產值來補償,有很多實際問題需要考慮。
《土地管理法》中還規定,征地補償要“保證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這一標準有待提高。我們已經進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階段,農群眾也可以通過科學種田等方式來追求小康生活,有追求更高生活標準的權利和能力。其次,這種“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是保證被征地農民多少年的生活水平不變呢?
綜上,在《土地管理法》修改時,應該在制定土地征收補償制度時更多地考慮公平因素,解決現存的問題,更充分地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使全社會在和諧、雙贏的環境中不斷發展進步。
土地征收權被濫用
當前土地征收過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與我國土地征收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和政府對土地管理的缺位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0條第3款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2條第4款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實際上公共利益的概念已被擴大到經濟建設,可以說許多企業都打著“公共利益”的名義來申請用地,那么這就存在一個“公共利益”如何界定的問題。我建一個學校和醫院是為了公共利益,我開發一個經濟適用房住宅小區是否也為公共利益呢?
另外“公共利益”外延界定的不明確也導致土地征收權被國家權力機關極度濫用。因為我國土地征收的補償費用實行的并非真正的市場價格,而是由國家單方制定的補償標準和范圍,遠遠低于市場價格。即使這樣的低價也往往是由用地單位來支付的,國家實際上是無對價取得土地,這就加劇了土地征收權的濫用。
土地征收補償標準和范圍不合理
1、補償標準和范圍缺乏足夠的法律依據
按照目前的土地征收制度,實際上是土地所有權的轉移,即由農村集體所有轉變為國家所有。既然是兩種所有制的轉移,那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的價格就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就應該由法定的土地價格評估機構來評估。而現行法律規定是按照被征用土地前3年的平均產值的6—10倍來計算的,一方面這種制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市場、土地用途、地區差異、種植條件等。另一方面按照法律規定集體土地征收是單方強制性的,被征收單位不得拒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5條第3款的規定,被征收土地的農村組織和農民只有對土地補償標準有異議的,才有權要求批準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這個異議是指對6—10倍以內,而對于被征地單位的補償要求高于10倍的救濟措施在立法及司法解釋中并未提及。另外這樣的規定也違背了民法規定的財產所有權的基本權能,體現不出農村集體組織作為土地所有權人的法律地位。
2、征地補償范圍小、標準低
從現行的法律法規來看,土地征收的補償范圍一般限于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土地復墾費或耕地開墾費等。這樣的補償范圍在土地市場發展的今天遠遠彌補不了農民失去土地的損失。因此是否能考慮一下象國外一樣進一步擴大征地的補償范圍,如加拿大的土地征收補償一般包括
(1)被征收部分的補償,必須根據土地的最高和最佳用途及當時的市場價格。
(2)有害或不良影響補償,主要針對被征收地塊剩余的非征地,因建設或公共工作對剩余部分造成的損害,可能還包括對個人或經營損失及其他相關損失的補償。
(3)干擾損失補償,被征地所有人或承租人因為不動產全部或基本征收,因混亂而造成的成本或開支補償。
(4)重新安置的困難補償。
另外德國對土地的補償范圍也值得借鑒,如
(1)土地或其他標的物權利損失補償標準為:以土地或其他標的物在征收機關裁定征收申請當日的轉移價值或市場價值為準。
(2)營業損失補償,補償標準為:在其他土地投資可獲得的同等收益。
(3)征收標的物上的一切附帶損失。其實土地征收補償范圍在我國個別地方也有所突破,如《江蘇省蘇州市征用土地暫行辦法》第14條規定的就有保養費,并且在該辦法第24條還對保養費的發放辦法作出了詳細規定。
另一方面土地的補償標準也有點過低,按照法律規定補償標準為被征收前3年畝產量的6—10倍,這樣算下來荒地補償費每畝為5000元左右,即使可耕地在有些農村也只有20000元,不要說彌補損失了,甚至連原來的生活水平都難以維持。
3、安置補助費過低,解決不了勞動力安置問題,另外也與我國現行勞動法不協調。
例如湖北省的安置補助費一般在5000—14000元/畝,這樣低的安置費,用人單位根本
不愿接受。另外在勞動力安置方面我國《土地管理法》雖然作了多次修改但仍未脫離計
劃經濟的陰影,主要表現在與我國現行勞動立法不協調,如企業現在都是自負盈虧的市場經濟主體,企業有自主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自由,強行向企業安排勞動力顯然干渉了企業的用工自主權。另一方面企業實行的是全員勞動合同制,當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或勞動法規時企業有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這樣的結果是被安置農民的就業權利根本無法得到保障。
土地征收程序不規范,缺乏民主
我國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雖然對建設用地的規劃、批準及其實施方案作出了具體規定,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嚴重侵犯了被征地農民的利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5條第3款規定: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征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征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而事實上在征收土地的過程中不但不聽取意見,甚至在補償方案未出臺的情況下用地單位就將推土機開到地里。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早已不是新聞。另外在簽訂土地補償合同時應該由征地單位和土地所有權人或土地承包人依法簽訂土地征收補償合同,而在操作過程中顯得很混亂,如新鄉市東開發區在征收延津縣農用地時先是延津縣國土局和土地被征收的村民委員會所在的鄉政府簽訂一份合同,然后再由鄉政府和村民委員會簽訂一份合同,至于承包土地的農民任何合同都沒有。
實質上不管是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或是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其立法目的都是為了規范和監督在土地征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就是防止征收權利被濫用,在這里主要是指村民委員會和村民小組的主任、組長,因為他們的民主法律意識很淡薄,有些事情不要說召開村民會議,甚至事后也不通知群眾,嚴重違反村民委員會組織法19條規定的民主議定原則。一個小組長甚至連上百畝的土地都敢私自出賣,完全不顧村民的利益,更不考慮失去土地的農民以后的生計,這也是近年來土地上訪案件逐漸增多的原因之一。
律霸網小編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之中,遇到政府征收土地,可以去多點了解關于土地征收的相關賠償政策,并且每個地區的賠償也不相同,大家要多去注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姜云章律師,法學學士,現為四川弘澤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本律師要求自己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高度的工作責任感有效地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本人的執業理念。 在辦案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聽取當事人陳述耐心細致、法律分析全面精準、應訴策略高效專業的執業特點,成功代理了涉及民事、商事、行政、刑事等各類法律案件, 在職業過程中,本律師深刻的明白只有自身理論知識的不斷積累提高,才能更好地在不斷變化的社會情況和日趨復雜多變的社會關系中解決實際的案件,才能更好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才能給自己的當事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因此本律師一直致力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同時,本律師堅持“團隊合作贏未來”的信念,摒棄“單打獨斗、個人英雄主義”的陳舊觀念,努力探索團隊合作運營的最佳模式,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以期實現自愿的最佳配置從而實現在法律范圍內以最小的成本盡最大限度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自驅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象。 本著“誠實守信、勤勉盡責,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執業宗旨在追求公平正義的法律道路上不斷探求。
勞動合同到期公司不續簽怎么辦
2021-01-22委托理財合同如何適用法律
2020-12-31律師可以為委托人提供哪些服務
2021-01-30股權轉讓溢價部分如何交稅
2021-02-14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20-12-28法律對三維商標、立體圖標如何規定
2021-01-01擔保人被強制執行后如何追償
2020-11-28離婚共同債務是否繳納訴訟費
2021-01-27按揭房被保全怎么執行
2020-12-18山西銀監會非法集資條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6擔保合同需要債務人知道嗎
2021-03-04定期壽險購買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7臨時工發生工傷可以進行工傷認定嗎
2020-11-29高新技術產品研發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6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本案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再否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0-11-13保險人在多少天內可以全額退款
2020-12-09保險合同采取的形式包括什么
2021-03-15為什么要保險人向投保人明確說明責任免除條款
2021-03-11購買財產保險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