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
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修訂)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海洋環境監督管理
第三章海洋生態保護
第四章防治陸源污染物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第五章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第六章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第七章防治傾倒廢棄物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第八章防治船舶及有關作業活動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第九章法律責任
第十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防治污染損害,維護生態平衡,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海域內從事航行、勘探、開發、生產、旅游、科學研究及其他活動,或者在沿海陸域內從事影響海洋環境活動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海域以外,造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海域污染的,也適用本法。
第三條國家建立并實施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確定主要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指標,并對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控制數量。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四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海洋環境的義務,并有權對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的單位和個人,以及海洋環境監督管理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進行監督和檢舉。
第五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作為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統一監督管理的部門,對全國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指導、協調和監督,并負責全國防治陸源污染物和海岸工程建設項目對海洋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
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海洋環境的監督管理,組織海洋環境的調查、監測、監視、評價和科學研究,負責全國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和海洋傾倒廢棄物對海洋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
國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所轄港區水域內非軍事船舶和港區水域外非漁業、非軍事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的監督管理,并負責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海域航行、停泊和作業的外國籍船舶造成的污染事故登輪檢查處理。船舶污染事故給漁業造成損害的,應當吸收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參與調查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應急處置預案范本
2020-12-13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應該在哪里做
2021-01-17婚前個人財產和婚后個人財產有什么區別
2021-03-25離婚探視孩子需征求孩子同意嗎
2021-03-11沒收手機算犯罪嗎
2021-01-04遺囑可以寫進離婚協議嗎
2021-01-04辭職在下個月發工資合法嗎
2021-01-24簽訂勞動合同要注意的九個事項
2020-12-23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工傷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1-01-26公司提高崗位任務量導致員工考核不過,后又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0-12-29勞動爭議業務提成算工資嗎
2021-03-21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03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1-02-10荊門市消委會點評保險合同
2021-02-25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
2021-01-01企業財產保險屬于哪一種保險
2021-01-07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4怎么才能讓自己順利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