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權導致財產滅失怎樣賠償(《侵權責任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關于侵權導致財產滅失怎樣賠償,《侵權責任法》第十九條 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
(一)侵害他人物權的財產損失計算
侵害他人物權,是侵害他人財產的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表現形態,包括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動產等財產進行毀損,致使該財產的外在形式、內在質量遭受破壞,甚至完全喪失,直接影響其價值和使用價值。如汽車被撞壞、古董花瓶被摔碎、家用電器被燒毀、建筑物被毀壞等。因侵權行為導致財產損失的,要按照財產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計算。也就是以財產損失發生的那個時間,這個財產在市場上的價格為計算標準,完全毀損、滅失的,要按照該物在市場上所對應的標準全價計算,如果該物已經使用多年的,其全價應當是市場相應的折舊價格。
一般說來,市場價格會有上升或下降的可能,一個侵權案件審判終結需要一段時日,如果對于價格標準不作確定,則可能在司法實踐中引起混亂,侵權行為發生時、訴訟開始時、訴訟終結時等都可能成為法官考慮的時間點,由于市場價格的波動,不同的時間點可能賠償的數額就會不同。為了避免司法實踐中可能出現的規則運用上的不統一,本條明確了對財產損失的計算標準,規定以財產損失發生的時間點計算賠償價格,這個確定的時間點通常也就是侵權行為發生的時間。
由于財產損害造成間接損失的情況比較復雜,是否賠償、如何賠償,無論是在理論界還是在司法實務中都存在爭議。有的學者認為,間接損失的賠償有法律依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受害人因此受到其他重大損失的,侵權人并應當賠償損失”就是對間接損失予以賠償的規則。也有的學者認為,不能因為保護受害人的利益而加重侵權人的賠償負擔,侵權責任法不僅是權利保護法,同時也是合理劃定人們行為自由界限的法律,如果對侵權人要求過重,則會影響其行為自由,有違利益平衡的原則,阻礙社會的發展,對間接損失應當采取可預見性標準予以限制。
(二)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財產損失計算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財產權,是從事智力創造性活動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權利。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知識產權是一種以價值為基礎和依托的無形財產權,知識產權既包括人身權利也包括財產權利,其人身權利指權利與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如署名權等,亦為精神權利;其財產權利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后,權利人可以利用這些智力成果取得報酬等權利,因此也為經濟權利。因此,知識產權是具有財產和人身權利結合的一種復合性權益,財產權屬性是知識產權的重要內容。對侵害知識產權所造成的財產損害,侵權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侵害知識產權的財產權利與侵害一般財產的賠償原則并無二致,但由于我國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都有相應的承擔民事責任方面的規定,依據本法第五條,其他法律對侵權責任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應當首先適用這些單行法的規定。
二、侵權賠償款如何扣個稅
侵權賠償款是否納稅根據情況而定,有的侵權賠償不需要納稅,有的需要納稅。
《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對賠償請求人取得的賠償金不預征稅。因此,對當事人取得的國家賠償金,法律規定不用繳納任何稅款,不論是企業所得稅還是個人所得稅都一律免稅。
如果是民事賠償,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規定:單位和個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時,因受讓方違約而從受讓方取得的賠償金收入,應并入營業額中征收營業稅。因此,當事人因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而取得的損失賠償,應按營業稅的規定計算征收營業稅,并依法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
三、最新資訊(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條?【財產損失計算方式】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計算。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侵權導致財產滅失怎樣賠償”所進行的解答,我們可以了解到以上關于侵權導致財產滅失怎樣賠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大家還想了解其他法律知識,律霸網還提供了專業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再次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個部門管冤假錯案
2021-01-27談共享單車押金難退:初步的監管辦法內容有哪些
2021-03-25公司法股東會決議效力如何規定
2021-01-28怎樣把握專利申請時間
2021-01-23想領結婚證父母不給戶口本怎么辦
2020-12-09婚姻自由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10ETC欠費超30日將上報個人征信嗎
2020-11-11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率的因素
2021-03-19租客物品如何提存
2020-12-01房產放棄贈與公證了沒過戶能反悔嗎
2020-11-20中介應告知購房者哪些內容
2021-02-09個人互換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0-11-28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競業限制領域如何界定
2021-01-10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31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人身意外險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1-26保險合同變更申請書的內容
2021-02-06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失業保險基金是存在哪里的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