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侵權行為是怎么理解的
一.無意思聯絡共同侵權是共同侵權行為和無意思聯絡數人侵權行為的聯系所在
共同侵權行為的概念:共同侵權行為是指加害人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共同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權益造成損害,加害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侵權行為。單獨侵權行為中,加害人只有一個,因此過錯和責任的認定相對簡單。在共同侵權行為中,由于主體的復合性,即加害人是多數人,對共同過錯的認定就比較復雜,需要從行為,結果,因果關系等多方面加以綜合考察,在單獨侵權行為當中,只存在一種法律關系,即加害人與受害人之間的關系,而在共同侵權行為中實際上存在著內外兩種法律關系,就外部而言加害人與受害人之間發生了一種法律關系,而與此同時,在加害人內部即加害人之間也因共同加害行為產生了一種法律關系。正是因為共同侵權行為存在著兩種法律關系,其糾紛的解決相對于單獨侵權行為所引發的糾紛的解決而言更復雜,更困難。正是基于此,許多國家的法律對后者區分了兩種訴訟:一種是由受害人向一個或多個共同侵權人提起的訴訟,稱為主訴;另一種是向受害人支付全部賠償費用的一個或幾個加害人,向其他共同侵權人提起的責任分擔之訴,稱為追償之訴。
所以,共同侵權行為的特征有四個:一是主體的復合性,即有兩人或兩人以上的加害人存在;二是行為的共同性,即數人之行為相互關聯。構成一個統一的致害原因;三是結果的單一性,即共同的加害行為所生之損害結果為一個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整體;四是責任的連帶性,是指所有共同侵權行為人應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其中,行為的共同性是共同侵權行為最本質,最重要的特征。
有關共同侵權行為的幾種理論學說共同侵權行為屬于一般侵權行為中的一種特殊形式,有關其界定,不僅理論上尚有爭論,而且立法上也表述的不夠清楚。從各國法律均規定共同性為共同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但究竟為“行為共同“抑或是”意思共同“各國法律均未規定,而各國學者們對共同性的理解又多有不同,有人主張主觀說,有人主張客觀說,有人采取折衷說,正是由于法律規定的不確定性和學者意見的大相徑庭,才導致了實務中法律適用的偏差。
客觀說否認共同侵權的構成需要加害人的意思聯絡,正如民法學家史*寬所言:“民法上之共同侵權行為與刑法上之共犯不同,尚各自之行為,客觀上有關聯共同,即為足已。”
主觀說認為加害人間不僅需要行為之分擔,且須有意思之聯絡(即共同意思),至少限度,亦須有共同之認識始可,否則若偶然的數人行為結合時,即難認為共同侵權行為。我國民法學者王*民也認為共同侵權行為本質特征在于數個行為人對損害結果具有共同過錯,既包括共同故意,也包括共同過失。
折中說認為,判斷熟個加害行為是否具有共同性或者說是否構成共同侵權行為,應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來分析,才能兼顧受害人利益和加害人負擔,進而實現侵權行為法平衡社會利益的主要功能。從主觀方面而言:(1)各加害人均有過錯,或為故意,或為過失,考慮數個加害人的主觀方面的因素但是不要求共同的故意或者意思聯絡;(2)過錯的內容應當是相同或者相似的,過錯的內容是指加害人的具體的心理狀態,如對他人之生命健康權試圖進行加害,或者對他人之生命權疏于應有之注意。從客觀方面而言:(1)各加害人的行為具有關聯性,構成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行為整體;(2)各加害人的行為均構成損害結果發生原因不可或卻的一部分。共同侵權行為在客觀方面的特征,將其與多因現象的侵權行為(如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區別開來。于共同侵權行為,各共同加害人的行為具有關聯性,不可分割,共同構成一個統一的行為,這一行為是損害結果發生的唯一原因;相反,多因現象的侵權行為,各個加害人的行為都是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原因。
綜上所述,對共同侵權行為共同性要件的不同定位將直接決定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行為這一特殊的侵權行為的歸屬。
如果對共同侵權行為共同性要件采主觀說,那么,于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情形,各加害人并無侵權的意思聯絡,其各個行為僅是偶然結合在一起導致損害結果的發生,因此,去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與共同侵權行為判然有別,各個行為人將分別對損害結果承擔個別侵權責任而不是連帶責任,這將限縮共同侵權行為及連帶責任的適用從而減輕加害人的負擔。
如果對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性要件采取客觀說,那么,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行為的個加害人雖對損害結果的發生并無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因各個行為關聯共同,因此構成共同侵權,進而各個行為人應對損害結果承擔連帶責任,那么無疑將會對受害人提供更有力的保護與救濟。
如果立法者想平衡社會利益,那么對共同侵權行為要件采取折中說當為自然之理。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行為則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大多數情況下,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行為就是共同侵權行為。
三種學說各具其理,難分孰是孰非。如此看來,欲求問題之根本解決,只有待立法機關對“共同”的含義作出明確解釋或最高司法機關發揮其司法造法之功能,類型化示范性之判決進而對法律條文之適用作出解釋。但是,現代民法關于共同侵權行為類型的規定還是一致的,歸納起來有以下五種類型:第一,基于共同意思聯絡的一致行為,例如合謀傷害等;第二,基于違反共同注意義務的過失,例如共同作業人疏忽大意造成事故;第三,基于共同關聯行為和分別的過錯(故意或過失),例如兩車想撞致車上乘客受傷;第四,基于分別過錯的結合,例如某重病患者因數家醫院無理拒絕收治而延誤致死,數家報紙同時報道一項不真實消息致使他人名譽損害;第五,共同危險行為,亦稱準共同侵權,是指在相同時間和地點從相同行為的數人中不能夠確知誰為加害人時,基于推定確定,但加害人可以通過證明自己沒有過失或其過失不具有共同性而主張免責。
籠統的說,共同侵權行為可以劃分為1,有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和2,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而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行為可以分為2,無意思聯絡的數人共同侵權行為和3,無意思聯絡的單獨侵權行為。如圖所示:
1.有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2.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3.無意思聯絡的單獨侵權行為
第2部分即為兩者的結合點,也正是共同侵權行為和無意思聯絡數人侵權行為的聯系所在。
二,區別加害行為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的方法和意義
我國《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指出:“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共同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教唆,幫助無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教唆,幫助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實施侵權行為的為共同侵權人,應當承擔主要民事責任。”這一司法解釋補充了立法上的疏漏,使我國關于共同侵權行為的規定更加的科學,完善,同時也使我國關于共同侵權行為的規定更加科學,完善。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制度在我國不僅是法學理論和司法判例的產物,而且為法律所規定,但當時法院處理此類案件所依據的也僅僅是理論而非法律。傳統的共同侵權觀拘泥于共同意思聯絡的觀點,否認基于過失的共同侵權行為,這種觀點已落后于時代的發展。現代侵權法的發展主要集中在非故意侵權領域,尤其是事故致損領域,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多數國家均突破傳統的共同意思要件的束縛,建立了共同的過失規則,從而使現代共同侵權范圍得以擴張,包括了傳統的共同侵權和多因一果等多數加害人致損的情形。2004年5月1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兩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結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兩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根據這條司法解釋的規定,無意思聯絡的數個侵權行為直接結合則構成共同侵權,而無意思聯絡的數個侵權行為間接結合則不構成共同侵權。相應的所應負的責任形式也有所區別,構成共同侵權則負連帶責任,不構成共同侵權則負各自責任。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介紹的關于共同侵權行為概述的法律知識,共同侵權行為是加害人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共同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權益造成損害,加害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侵權行為。單獨侵權行為中,加害人只有一個,因此過錯和責任的認定相對簡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學生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1-21交通事故新規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0刑事賠償如何受理
2021-02-03買賣合同糾紛判決多久生效
2020-12-16合同糾紛判決后多長時間執行
2021-03-21做路橋工程摔傷如何索賠
2020-12-08事實婚姻一方死亡另一方有權取得死亡撫恤金嗎
2021-01-27有酒駕記錄對信用有什么影響嗎
2021-01-29股東變更前的債務與新股東有關系嗎
2021-02-14私有房向機關等出租或出售的規定
2020-12-28勞動合同終止包括幾種情況
2021-01-11合同中是否可以加入競業限制
2020-12-13醉駕拘役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11勞動合同賠償:員工只憑試用期合同能否申請雙倍工資補償
2021-03-17老人購買壽險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1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保險合同的成立條件包括有哪些
2020-11-13人身保險合同是定值保險合同嗎
2020-11-26貴州殘保金怎么計算
2020-11-25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