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屬性究竟是什么,是規定共同侵權責任中爭論最大的問題。關于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特征,學說有意-思聯絡說、共同過錯說、共同行為說、關-連共同說等多種立場。意-思聯絡說認為,共同加害人之間必須有意-思聯絡始能構成。意-思聯絡即共同故意,它使主體的意志統一為共同意志,使主體的行為統一為共同的行為。反之,如無主體間的意-思聯絡,則各人的行為無法統一起來,因而也不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共同過錯說認為,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特征在于數個行為人對損害結果具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因而共同加害人應當共同承擔責任。共同行為說認為,共同行為是共同加害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共同損害結果的發生,總是同共同加害行為緊密聯系,不可分割。關-連共同說認為,共同侵權行為以各個侵權行為所引起的結果,有客觀的關-連共同為已足,各行為人間不必有意-思聯絡。數人為侵權行為的時間或地點,雖無須為統一,但損害則必須不可分離,始成立關-連共同。
上述各種主張可分為兩種基本觀點:前兩種認為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在于主觀方面,后兩種認為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為客觀方面。在我國大陸侵權法的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中一直采納共同過錯說,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在承認主觀主義立場的同時,也承認了客觀主義立場,將二人以上既沒有共同故意也沒有共同過失但行為直接結合造成同一個損害結果的,也認為是共同侵權行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在《侵權責任法》的立法中,立法機關仍然采取《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的內容,即:“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立法機關的傾向性意見是,上述條文的內容,就是包括主觀的共同侵權和客觀的共同侵權,并不是只有共同過錯的共同侵權,共同的行為造成一個結果,原因行為和損害結果不可分的,同樣可以認定為共同侵權行為,同樣要承擔連帶責任。以王*明教授為代表的反對這樣規定,認為共同侵權的本質特征應當是主觀標準,只有具備共同過錯要件才能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多數的意見認為,將共同侵權行為適當擴大,對保護受害人的利益是有益的,因此,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特征可以適當向客觀標準擴大,因此,可以采用這樣的條文內容,并加以適當的解釋。
從侵權法的歷史發展觀察,共同侵權責任是不斷發展的。在羅馬法的私犯制度中,存在共同侵權行為的簡略規定,甚至對一些教唆、幫助行為也有規定。《法學總論--法學階梯》規定:“不僅可以對實施侵害的人,例如毆打者提起侵害之訴,而且可對惡意慫恿或唆使打人嘴巴的人提起侵害之訴。”在一些特殊場合,例如由家畜造成的損害,如果由數個家畜致害,則數個家畜的所有主負連帶責任。《法國民法典》對于共同侵權行為沒有做具體規定,在實踐中,法國法院采用共同責任人或者共同債務人的概念,確定共同侵權行為的整體債務,并規定共同債務人之間的求償權。《德國民法典》第830條規定了共同侵權行為以及共同危險行為,第840條規定共同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德國法的這種立法對于后世的侵權法立法具有極大的影響。英美法系國家侵權行為法認為,各自獨立的行為結合在一起而造成他人損害,從而對受害人負有連帶責任的人,是共同侵權人。共同侵權人中的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向被害人支付賠償金;已支付賠償金的共同侵權人有權向其他未支付賠償金的共同侵權人索取補償。《美國侵權行為法重述(第二次)》第875條規定:“兩人或多人之每一人的侵權行為系受侵害人之單一且不可分之法律原因者,每一人均須對受害人就全部傷害負責任。”此外,對于“就他人之侵權行為致第三人受傷害,如符合下列規定情形之一者,行為人亦應負責任:(1)行為人與該他人共同作侵權行為或與該他人為達成共同計劃而作侵權行為;或(2)行為人知悉該他人之行為構成責任之違反,而給予重大之協助或鼓勵該他人之作如此行為;或(3)行為人于該他人之達成侵權行為結果,給予重大協助,且行為人之行為單獨考慮時,構成對第三人責任之違反”,均為共同行為之人。在上述共同侵權行為中,原告得選擇侵權行為人中之一人或全體對其提起損害賠償之訴,亦得分別起訴。不僅如此,英美法也承認共同危險行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上訴法院1980年審理的辛*爾訴**特制藥廠案(SindellV.AbbortLaboratories),由于不能確認當時生產乙烯雌粉的5家主要制藥廠是誰制造的該藥致辛*爾-患乳腺癌,故判決該5家制藥廠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在大陸的著作中,對于共同侵權行為本質特征的表述,始終堅持的是共同過錯的立場。在最早的民法教科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基本問題》對此就采取共同過錯的立場,認為共同侵權行為的構成需要數人具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一般認為,決定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特征是主觀原因。把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特征歸結為客觀行為或因果關系或結果,注重的是共同侵權行為的外在形式,而沒有抓住其內在的實質。共同行為說強調行為上的聯系,忽視了共同加害人主觀上的聯系;關-連共同說強調的是各個加害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聯系,強調結果的共同等,都不能準確反映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將各個共同加害人聯結在一起,將各個加害人的行為構成為一個整體的,只能是各加害人的主觀因素。只有抓住這一點,才能準確揭示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在改革開放之后最早的民法教科書《民法原理》中,認為幾個行為人之間在主觀上有共同致害的意-思聯絡,或者有共同過失,即具有共同過錯。近年來,有些采取擴大連帶責任適用范圍的立場,把共同侵權行為分為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和非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構成共同侵權,數個加害人均需要有過錯,或者為故意或者為過失,但是無須共同的故意或者意-思上的聯絡;各個加害人過錯的具體內容是相同的或者相似即可。
從立法和司法的歷史和現實分析,共同侵權行為及連帶責任的立法基礎主要在于以下幾點:第一,置民事權益受損害之人以更為優越的法律地位。數人共同侵害他人權利,無論是從加害人的數量上還是侵權行為的危害上,社會危險因素顯然超過單獨侵權行為,給受害人造成的損害更為嚴重。法律確定所有參加共同侵權行為的加害人均須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責任,因而使受害人處于十分優越的地位,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損害賠償請求權不能完全實現的可能。第二,加重共同侵權行為人的責任,懲戒民事違法,減少社會危險因素。在共同侵權行為中,讓共同加害人承擔連帶責任,從而使某一個共同加害人的行為無論與結果發生多大的原因力,都不能只承擔自己應承擔的那一份責任,而是要承擔全部責任。這些規則都是為了加重共同侵權行為人的責任,不僅起到受害人一般權利的保障目的,而且更從一般預防的角度,懲戒民事違法行為,警誡社會,教育群眾,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危險因素,預防侵權行為,使民事權利在普遍意義上得到保障。因此,爭論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特征的焦點,實質上就是立法者認為應當如何界定連帶責任范圍大小問題。采取客觀標準界定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特征,其后果無非是使連帶責任范圍有所擴大,使受害人得到更好的保護,更有利于預防共同侵權行為,并沒有不好的社會效果。
關于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特征,學說有意-思聯絡說、共同過錯說、共同行為說、關-連共同說等多種立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刮風導致所租房屋受損用賠償嗎
2021-03-17事故認定下來如何報銷
2021-02-24車禍臉部哪種程度可以評級
2020-12-27支票日期填寫規范是什么
2020-12-08解決民事糾紛有幾條途徑
2020-12-30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的區別
2021-01-30房產合同抵押貸款需要房主親自到場嗎
2021-02-28客戶不按照合同履行條款怎么辦
2020-11-30超市摔倒壓倒小孩誰負責
2020-11-25學生在校外發生事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約定競業限制費按年度支付有效嗎
2020-12-27意外保險理賠范圍包不包括猝死
2021-02-25保險產品誰打造
2021-01-27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保險公司有中止合同的權利嗎
2021-03-03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21-01-09交警出的事故認定書保險公司駁回了怎么辦
2021-02-11第二輪土地承包的政策規定是什么
2020-12-04土地流轉補償金是多少
2020-11-26拆遷補償規則是否完全“政策”說了算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