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賠償損失。即指行為人違反民事義務致人損害后,以其財產賠償受害人所受的損失。這是適用最廣泛的承擔責任方式。
第二、返還財產。即指侵權行為人將其非法占有或獲得的財產移轉給原所有人或其他合法的權利人。
第三、恢復原狀。即指使受害人的財產恢復到受侵害之前的狀態。
第四、停止侵害。即指侵權行為人終止其正在進行或者延續的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五、排除妨礙。即指侵權行為人排除由其行為造成的妨礙他人權利正常行使和利益實現的客觀事實狀態。
第六、消除危險。即指侵權行為人消除由其行為引起的現實存在的某種可能對他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緊急事實狀態。
第七、消除影響。即指侵權行為人在其行為造成不良影響的范圍內消除對受害人的不利后果。
第八、恢復名譽。即指侵權行為人采取適當方式使受害人的名譽恢復到未受損害之前的狀態。
第九、賠禮道歉。即指由侵權行為人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向受害人承認錯誤,表達歉意的承擔責任方式。
共同侵權行為的責任認定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根據法律規定,共同侵權行為認對受害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一)從加害人的角度看
共同侵權人的連帶責任,是指共同加害人作為一個整體對損害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加害人的任何一個人對全部損害承擔責任;在共同加害人之一人對全部損害承擔了責任之后,他有權向其他未承擔責任的共同加害人追償,請求償付其承擔應當的賠償份額。
(二)從受害人的角度來看
他即可以將全部加害人作為被告,請求他們承擔對全部損害的賠償責任;他也可以將加害人中的一人(或部分人)作為被告,請求他(或他們)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一旦加害人中的一人或部分人賠償了全部損害,也就履行了全部義務,則免除其他共同侵權人向受害人應負的賠償責任,受害人不得再對其他加害人提出請求。反之,如果受害人的請求沒有得到實現或沒有完全得到實現,他則可以向其他加害人請求賠償全部損害或者賠償剩余的部分損害。
共同侵權人的連帶責任,是指共同加害人作為一個整體對損害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加害人的任何一個人對全部損害承擔責任;在共同加害人之一人對全部損害承擔了責任之后,他有權向其他未承擔責任的共同加害人追償。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債權債務分析
2020-12-02碰撞痕跡鑒定結果不服怎么辦
2021-01-19酒駕被追尾承擔多少責任
2021-02-13承兌匯票與支票有什么區別
2021-03-12“探望權”與“家庭暴力”
2021-02-25出賣人將房屋贈與女兒怎么辦
2021-02-26公共交通意外傷害保險
2021-02-02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征信,上了征信黑名單怎么辦
2020-12-30交通事故賠償款對方不給怎么辦
2021-01-12贈與房產配偶有份嗎
2021-01-25沒有登記的不動產抵押合同有效嗎
2020-11-17土地確權女兒可繼承嗎
2020-11-16與單位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勞動者是否可以隨時提出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24居民醫保沒繳費怎么辦
2021-01-17保險合同生效的含義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8責任保險和解制度的重構
2020-12-05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保險合同怎么簽才算成立
2020-11-08投保人未按照規定期限支付保險費有哪些法律后果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