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違約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guī)定了合同違約的損害賠償范圍: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從這一條文的規(guī)定來看,我們還無法明確判定其是否包括了精神損害。要解決此問題,首先應該明確合同損害賠償制度的功用。侵權之損害賠償責任主要在于填平損失,其懲罰功能并不明顯。那么合同的損害賠償制度是否也是同樣的功用呢?美國學者富-勒指出:所有這些要點可歸結于這一公式:在對因信賴某合同而發(fā)生的損失尋求賠償的訴訟中,我們不會故意使原告處于一種比假定合同得到完全履行時所應處的狀態(tài)更好的狀況。信賴利益論的創(chuàng)始人富-勒在此雖然是強調損害賠償的結果是不能使賠償權利人在賠償扣的境況好于合同履行后的狀況,但其卻從反面說明了損害賠償的目的在于使未違約的一方能夠實現其對合同的信賴利益,正如李*軍教授所言:“正是由于損害賠償的這一基本特征,決定了損害賠償的基本目的應該是:使受害方的利益達到如同合同履行后所應達到的狀態(tài)?!焙贤鳛楫斒氯艘馑甲灾蔚慕Y果,在合同訂立后雙方對特定的對方即有一定的信賴利益總信任能夠從對方履行合同中取得相應的利益。在一方違約的情況下,其利益就無法滿足,故法律設立了損害賠償制度這一獨立的救濟手段。既然合同違約的損害賠償制度其目的在于使當事人得到相應的信賴利益,那么《合同法》第113條規(guī)定的損害賠償范圍是否包括了精神損害呢?
對于合同違約造成的精神損害事實上應區(qū)分兩種不同的情況:
一種是合同的目的是以達到精神娛樂,而因違約使一方當事人這一合同目的落空;另一種是合同的標的物(非標的)本身包含一定的精神要素,違約造成了標的物的損毀造成當事人精神的損害或者是合同的違約造成了一定的人身傷害(其一般存在于加害給付中)而引起的精神損害。對于第二種也就是合同標的本身并非精神要素性質的精神損害。對于這兩種不同情況,因合同的信賴利益本身的不同,其是否構成《合同法》第113條之損失是不同。
對于第一種精神損害,因合同本身即以達到精神的娛悅為目的,如旅游合同,合同的信賴利益本身即精神利益,因一方的違約,這種精神的娛悅即無法滿足。損害分為積極的損害與消極的損害,前者即為現有利益的減損,后者即為可得利益的喪失。這種精神娛悅的無法滿足即屬于后者,是一種可得利益的喪失,當然屬于精神損害。根據信賴利益的損害賠償目的說,理所當然,這種情況下的精神損害屬于《合同法》第113條所含的損失。
對于第二種,即標的本身并非精神性質,而是因為對標的物的毀損或者加害給付等原因造成了精神損害,在此并非《合同法》第113條規(guī)定之損失。其原因在于,此種合同之目的并非精神性的,其不屬于合同信賴利益本身。當然這種解釋確實過于勉強,很難成立。但我們需要注意是,《合同法》第113條第一款之后段規(guī)定了損害賠償的可預見性限制。事實上,對于損害賠償的可預見性限制,作者認為其屬于信賴利益原則的當然延伸。對于非違約方的精神利益的損害違約方是無法在違約時預見的,違約方無從知道對方對合同的標的物本身具有特殊的精神利益,但如果對方在訂立合同時明確告知了,那么就另當別論,不過其依舊非《合同法》第113條規(guī)定這可賠損失。
雖然第二種情形下的精神損失并不屬于《合同法》第113條規(guī)定這可賠損失,但《合同法》第122條規(guī)定了: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這一責任競合條款的規(guī)定使得第一種情形下的精神損害并不是沒有救濟途徑。就提到的幾個案件而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殊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得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就可以得到救濟。因此對于第二種情形下的精神損害,只要其構成了侵權行為,就可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得到救濟,而司法實踐中的關于違約的精神損害賠償都幾乎得到了支持。
原因在于,從違約方視之,其對合同也有信賴利益,正是其基于合同信賴利益本身的考慮,作為一個理智人的違約,在充分考慮違約可能造成對方信賴減損的程度,并綜合考慮自身利益,及違約是否對于自己不是最壞而作出違約行為。非違約方的信賴利益需要保護,違約方對法律制度及合同信賴利益本身的信賴同樣需要保護。法律本身就是在分配利益與風險,雙方的利益風險法律都必須考慮到。
如果您或者家人、親友的情況比較復雜,需要法律服務,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參加公司年會活動受傷算不算工傷
2020-12-03“終身監(jiān)禁”和“無期徒刑”有什么區(qū)別
2021-01-03律師要收多少代理費
2021-02-16最新交通事故賠償標準及計算公式
2020-12-31交通事故保險如何索賠
2020-12-29監(jiān)護人能侵犯隱私權嗎
2021-02-13涉臺結婚提交的材料是什么
2020-11-18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0雇傭關系死亡是工傷嗎
2021-02-22公司規(guī)章是否必要
2021-02-03購置房屋怎樣辦理保險
2020-11-17人身保險合同可以雙賠嗎
2021-01-19旅行社責任險條款概述
2020-12-25保險受益人指定和法定有什么區(qū)別
2021-03-13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哪些原則
2020-11-08保險理賠的理賠程序內容是哪些
2021-01-17保險受益人法律問題研究
2020-12-09投保人
2021-02-05拆遷權益糾紛能否訴訟
2021-02-01拆遷安置糾紛如何調解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