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始末】
2012年2月23日,謝某之子在廖某開辦的托兒所因老師失職走失,被鐘某綁架并致死。被告人鐘某犯綁架罪被判死刑并賠償謝某損失。后謝某以廖某為被告訴至法院,要求廖某賠償其精神損失。
但是,本案在審理中出現分歧。第一種觀點認為,廖某非刑事案件被告人,其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謝某可以向其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第二種觀點認為,刑事案件審結后,被害人親屬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
【律師觀點】
筆者贊同第一種觀點,理由如下:
1.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不包含精神損害賠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規定:“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對于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被害人或其親屬不能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出精神損害賠償。這主要是考慮到依據刑法對被告人定罪處罰本身就是對被害人精神最好的“平復”和“撫慰”,故不再用經濟賠償的手段安撫被害人。
2.刑事案件審結后不能單獨對被告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明確:“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犯罪行為不可避免會給被害人造成精神損害,如果人民法院受理被害人提起的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的范圍將過于寬泛。從我國當前司法實踐和社會狀況的現實角度出發,人民法院不宜受理被害人提起的精神損害賠償訴訟。但是,這里提起訴訟的對象僅指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并不包含同一事件除刑事案件被告人以外的其他侵權人。
3.刑事被害人可向刑事案件被告人以外的侵權人主張精神損害賠償。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據此,雖然謝某不能對被告人鐘某提出精神損害賠償,但可以向廖某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這與我國刑事法律及其司法解釋的規定不相違背,且更有利于保護被害人的權益。
綜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民事賠償不包含精神損害賠償,但對同一事件除刑事案件被告人以外的其他侵權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訴訟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因被告廖某開辦的托兒所在謝某之子遇害中存在過錯,廖某并非刑事案件中的當事人,謝某可以向其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土地確權和戶口的關系是什么
2021-02-02有交通事故逃逸未遂嗎
2020-12-27機動車雙方責任一方不修拖著怎么辦
2021-02-27公司在上海股交中心掛牌是否影響其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
2021-01-09未成年犯罪監護人責任有哪些
2020-11-13父親被判刑,家人可以申請低保嗎
2021-01-19船舶糾紛屬于什哪里管轄
2021-01-27破產債券移送管轄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26申請撤銷強制執行后多久解凍
2021-02-06仲裁員在仲裁過程中應該做什么
2021-03-10企業作為擔保人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0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政府回購房可以贈與他人嗎,政府回購房如何贈與他人
2021-01-04勞動糾紛企業能否提出仲裁
2020-12-26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7保險證等不等于保險憑證
2021-03-15二手車買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3如何認定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效力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