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論文摘要——第一頁
一、精神損害及精神損害賠償的概念——第二頁
二、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第二頁
三、刑事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第三頁
四、國家賠償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第五頁
五、侵害婚姻關系造成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第七頁
六、違約行為造成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第九頁
參考文獻——第十二頁
論文摘要
近年來,精神損害賠償一直是法學界和司法實務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也是對我國相關法律和法規進行反思的研究課題。從目前來看,我國民法及司法解釋精神損害賠償適用范圍的規定還不全面、具體,保護范圍顯得過窄,許多案件中當事人精神損害賠償請求能否得到支持的問題,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而未能得到妥善解決,這顯然不符合現代社會的法制要求。因此,彌補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立法缺陷,逐步擴大精神損害賠償范圍,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關鍵詞:精神損害婚姻關系違約行為國家精神損害賠償
一、精神損害及精神損害賠償的概念
精神損害的含義是指對法律主體精神活動的損害。這種侵權行為不僅侵害了公民、法人的人身權,造成公民生理、心理上精神活動的破壞,而且最終導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減損或喪失。由于精神損害是一種特殊的民事侵權行為,是一種不法侵害他人人身權和人格權的行為,它直接表現為一種非財產損害,在傳統民法理論中一般被定義為精神痛苦和肉體痛苦。其特征是一種無形損害,本質上不可計量。精神損害行為又具有特定性,它只能是由侵犯他人的人身權和人格權造成的。因此,精神損害賠償就是指民事主體因人身權利和人格權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損害,要求侵權人通過財產賠償等方式進行救濟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是針對精神損害的后果所應承擔的財產后果。
二、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一)我國立法的現狀
精神損害制度是民法體系中民事主體人身權受到損害時得到救濟的重要制度,一般的救濟途徑是采用民法上的人身權保護方式。長久以來,種種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行為在社會上屢見不鮮,此類事件經常見諸于報端,甚至可以說社會整體以及某些個人對公民基本的人格尊嚴已經到了相當漠視的程度。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權利意識的覺醒和法治環境的優化,要求建立更完備的保護人身權利的法律制度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我國現行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以《民法通則》第120條為基礎,以《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為補充,以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為主體而形成的多層次的法律體系,而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則進一步明確了可以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范圍,是目前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中最重要的法律淵源。此《解釋》在原有的人身權保護法律制度的基礎上做出了重大突破,被學者們譽為是“中國對人身權的法律保護的飛躍性的發展”,并且“為將來中國民法典的制定奠定了一個很堅實的基礎”,也被稱之為是繼《民法通則》之后人身損害賠償領域的第二個里程碑。但目前看來,我國民法及司法解釋對精神損害賠償適用范圍的規定尚不全面、具體,保護范圍顯得過窄,許多案件中出現的當事人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應否得到支持,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而未能得到保護,這顯然不符合現代社會的法制要求。筆者認為,在今后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應當逐步擴大我國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進一步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適應社會主義法制化進程,不斷完善我國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就業協議簽了能辭職嗎
2021-01-12買二手房注意事項
2021-02-07傷殘鑒定費用多少
2020-12-10擔保合同無效有幾種情況
2020-12-10承包方的主要違約形式及責任是什么
2020-11-20別人掛我公司現在欠農民工工資不給怎么辦
2021-02-10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家用車擅改運營,保險公司是否能拒賠
2020-12-21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案
2021-03-24保險公司提出開業申請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保險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哪幾類
2020-11-23解除保險合同的事由有哪些
2020-12-23保險經紀公司管理規定有什么
2021-01-24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不動產還是什么
2020-11-20土地轉包合法嗎
2020-12-06自建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如何計算
2021-03-18興寧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25宅基地沒有蓋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3-08如何區分農村宅基地拆遷和城市房屋拆遷的不同點
2021-03-15房屋征收條例受爭議 廣州舊城改造傾向協商拆遷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