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精神損害賠償一直是法學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也是對我國相關法律和法規進行反思性檢討的研究課題。客觀地說,精神損害賠償是一個與市場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相關的問題。確立精神損害的金錢賠償,是出自維權的需要,表明權利人依法維護自身精神利益的決心和信念。我國精神損害賠償的最初法律依據是《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而公開宣示“精神損害”、“精神損害賠償”和“賠償精神損害”的兩個司法解釋:一個是1993年8月7日公布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以下簡稱《名譽權解答》),第二個是2001年3月10日頒行的《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精神賠償解釋》),其通過確認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撫慰受害人,教育懲罰行為人,引導社會形成尊重他人人身權利,尊重他人人格尊嚴的現代法制意識和良好的道德風尚,但在賠償范圍、賠償金額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均顯得不具體、明確、完善。本文結合我國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從理論闡釋和實踐突破上評價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的一些相關問題。一、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評定因素評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因素有十幾種之多。從理論上說,法官在自由裁量精神損害賠償金時,應當考慮與案件有關的所有因素,從而作出接近正確、公平的評定;從實踐看,法官在評定精神損害賠償金時,可能側重考慮主要的因素不必考慮所有相關因素或忽略某些因素,從而樹立“從繁就簡”的判案思想。從國外的經驗看,許多國家在評定精神損害賠償金時,都將受害人遭受損害的程度與其相關的其他因素加以考慮。我國《精神賠償解釋》采用的是一種“主次因素兼用”觀點,即評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主要考慮六種因素,其他作為從屬、次要情節予以考慮。所謂主要因素,是指法律和司法解釋所作出的影響賠償數額確定的具體因素。如《精神賠償解釋》提出確定賠償責任的幾個因素:(1)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2)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3)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4)侵權人的獲利情況;(5)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6)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這便是司法解釋所確定的“六因素說”。所謂次要因素即是根據立法精神和案件的實際,從司法實踐和理論界專家總結出來的,由人民法院酌情靈活掌握的具體因素。這些因素有:(1)侵權人的認錯態度和受害人的諒解情況;(2)受害人是否存在過錯及程度;(2)受害人的自然狀況和身體素質;(4)受害人的家庭狀況和經濟能力;(5)侵權人的經濟狀況等。二、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評算標準在我國,對精神損害賠償?包括國家賠償和人身傷亡糾紛中的傷亡賠償金?有不同的評定標準,歸類可分為:?一?人身殘疾和死亡計算傷亡賠償金?傷亡補助費?的標準1991年9月22日國務院發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最早以法規形式提出計算傷亡補償費的方法,原定適用對象限于“道路交通事故糾紛”,后被一些法院類推適用于處理其他人身傷亡損害賠償糾紛。根據該法規第37條規定,計算殘疾者生活補助費的方法是:根據傷殘等級,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日起,賠償20年。但5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最低不少于10年,70周歲以上按5年計算。而計算死亡補償費的方法是,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補償10年。對不滿16周歲的,年齡每小1歲減少1年,對7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最低均不低于5年。按這兩種方法計算傷亡補償金,標準明確,計算準確;缺點是死亡補償費低于殘疾補助費,這種倒掛現象體現不出生命權是人生的最高權利。最大的問題是,殘疾者生活補助費和死亡補償費計算規則是相似的,其數額不是精神撫慰金。[1]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書拿到下步該怎么辦
2021-02-25擔保協議被擔保人的姓名寫錯了生效嗎
2020-12-11醫院醫死人,醫療糾紛證據要如何收集
2020-11-24房屋拆遷補償是怎樣的
2020-12-10國家法律對保護婦女的婚姻家庭權益有何具體規定?
2021-01-10如何申請商標
2020-11-23強奸罪與嫖宿幼女罪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12婚前借款作為彩禮是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11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對成年被扶養人的界定
2020-11-29蓄意造假做偽證如何處罰
2021-01-24代拍協議范本
2021-01-31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學生在學校做游戲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7唯一住房如何豁免執行
2021-01-08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在公司干了八年,辭工有補償嗎
2021-02-22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的補償是多少
2020-12-25保險合同解釋原則有哪些
2021-02-18什么是保險合同糾紛
2020-12-22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應該如何獲取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