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解除一般有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約定解除是當事人雙方合意的體現,在雙方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出現法律規定的特殊情形下在租賃合同中承租人的解除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
1、租賃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訂立合同時明知該租賃物質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隨時解除合同。這里的“承租人”應當擴大解釋為包括承租人之共同居住人,共同使用人等等與租賃物的安全程度有利害關系的人。
在一般買賣合同中,若買受人明知標的物存有瑕疵仍購買的,一般應免除出賣人的責任并不允許買受人解除合同。但在租賃合同則不能因此而不允許承租人解除合同。
承租人既然明知租賃物存在有危及安全或健康的瑕疵,仍執意租賃該物的,雖然可以允許其解除合同,但在解除合同以前如發生因租賃物的危險所致損害時,承租人需要對此承擔相應的責任,因為承租人明知這種危險性的存在仍要租賃該物,應認為主觀上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因此對損害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2、因不可歸責于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租賃物的部分毀損、滅失并不影響合同目的實現,或者只是部分地影響承租人的使用收益還不足以影響整個合同目的的實現的,承租人不能據此解除合同。
3、承租人在租賃期間死亡,其生前的共同居住人有權繼續原租賃合同,可以解除合同。
就該法律規定的目的而言,是為保護承租人生前共同居住人的利益,為了使承租人的生前共同居住人不因與承租人無法定繼承關系而在其死后驟然無所依靠。這既然是一種授權,該同居人自然可以選擇。如其認為其無須受此種保護和特別照顧,自得不繼續該租賃合同而解除之。承租人之法定繼承人或指定繼承人,因依其與承租人關系可以取得承租人地位,因此可以解除合同。
4、因第三人對租賃物主張權利,以致承租人無法對標的物使用、收益,行使租賃權的。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承租人在這種情況下可減少或不支付租金。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承租人是否可解除合同?應當認為,合同可否解除,關鍵不在于是否存在第三人主張權利的情形發生,而在于這種主張是否確實已經使承租人不能對租賃物使用、收益,導致合同的目的無實現可能。如果出現租賃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的情況,承租人當然可以解除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擔保的主債權種類有哪些
2021-03-03勞動者不同意調崗降薪該如何
2021-03-12職業病具體是指什么
2020-12-29法律援助范圍
2021-03-16破產財產包含抵押財產嗎
2021-01-08給私人干活受傷誰承擔
2020-12-04無期徒刑關在什么地方
2020-11-17強制執行的房產能否解押
2020-12-05勞務分包合同是否需要約定保證金
2020-11-14非法占有是否具有處分權
2021-01-16500米以上建筑允許修建嗎
2021-02-28離婚時房子如何分割,離婚公租房怎么分割?
2021-03-07勞動合同期限規定
2021-01-22身份證過期了簽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28什么是保險合同終止
2020-11-29人身保險的法律特點是怎么樣的
2020-12-10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保險怎么辦
2021-03-08買保險一個月后查出病來有無賠償
2021-01-30職工每個月失業保險領多少錢
2021-02-13保險理賠原則是什么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