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律援助中心近日連續接待了一些蹊蹺的“維權斗士”:有的是以替朋友、親戚幫忙的名義咨詢相關案件的處理程序和法律問題;有的是自稱代朋友、親戚申請法律援助。工作人員經過調查,發現他們實際上是通過公民代理在向當事人收取“感謝費”。市法律援助中心提醒:這部分人欠缺法律專業知識,極易導致當事人作出錯誤判斷,甚至出現嚴重干擾法院審判秩序的行為,同時也違背了國家賦予困難群眾法律援助的初衷,損害了法律的尊嚴。
8月17日,市法律援助中心“12348”熱線接到市民王某的電話,反復咨詢案件的處理程序,并稱要為其親戚申請法律援助,但又遲遲不肯提供當事人的聯系方式。工作人員一番調查后,終于聯系上當事人秦某,得知秦某因與鄰村一商販有債務糾紛,原本準備自己打官司,但同村人王某自告奮勇稱自己是“法律專家”,打官司都能贏,秦某便與其約定,由王某充當公民代理人,打完官司給王某2000元的酬勞。聽說王某的知識只是打熱線咨詢來的,秦某大呼上當。
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時*良介紹,社會轉型期,民事、行政訴訟案件增加迅速,而法院訴訟費用又較低,從而造就了利用公民代理制度獲取經濟利益的職業公民代理群體,較著名的公民代理人如藥家鑫案中的張-顯。時*良說,縱觀這一群體,主要集中在法律知識和維權意識相對匱乏的農村,往往以“維權斗士”自居,或通過自學、或通過參加法律補習班,對法律知識取得一定的了解,然后在民眾面前鼓吹自己的能力,騙取信任進而取得代理權益。另一方面,這些人由于自身對法律知識和司法程序一知半解,對打贏官司信心不足,于是便通過咨詢律師來了解相關的知識借以賣弄,或利用群眾不了解法律援助的意義,直接代替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打贏官司后收取所謂的感謝費或勞務費。
據時*良介紹,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職業公民代理人存在著許多亟待規范的問題:律師代理訴訟肩負的任務是化解糾紛、促進安定團結;職業公民代理人則不怕“事大”,惟恐當事人罷訴,經常鼓動當事人進行持久的“訴訟戰”,從而易使當事人雙方矛盾激化,并使司法機關的調處工作前功盡棄。此外,很多職業公民代理人專業水平不高,常常使委托人錯過訴訟時機、甚至給委托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良提醒,市民在進行訴訟前務必對自告奮勇的“維權斗士”提高警惕,以防自己的合法利益受損。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司法行政部門雖然對公民代理訴訟中假冒律師的行為擁有法定的處罰權,但對未假冒律師的公民進行的訴訟代理則無明文規定。另外,根據現行訴訟法的規定,法院對法律上已規定不得擔任公民代理人的人員可以拒絕其代理,但由于“不合格公民代理人”的審查標準在法律規定上的缺失,致使法院的這一項司法審查權實際上幾近一紙空文。至于其他的公民代理人,法院就只有從形式上審查其相關代理手續是否完備的權利。
監管主體的缺位,導致職業公民代理人游離于現有監管體制之外,使其違法代理有了方便之門。
市法律援助中心針對該情況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立公民代理訴訟的備案登記制度。
法院應當要求公民代理人在訴訟代理前到司法行政部門進行登記備案。這樣,一方面方便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掌握公民代理訴訟情況,有利于管理和規范公民代理訴訟領域出現的違法現象,另一方面通過登記這一形式讓公民代理人有所忌憚,促使其加強對代理行為的自律。
二、加大法制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
通過各種途徑向群眾宣傳《民事訴訟法》、《法律援助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讓他們了解并知曉法律援助是免費的以及自身的權利,增強維權意識,從而更好地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情感咨詢騙了幾千元怎么維權
2020-11-30工傷認定過期了怎么打官司
2021-01-15販賣毒品判無期徒刑有可能假釋嗎
2021-01-29怎樣寫欠條
2021-03-25扶貧房若不贍養老人能收回來嗎
2021-01-26一審法院違反級別管轄審理是否有效
2021-02-21蓄意造假做偽證如何處罰
2021-01-24車禍導致他人父母死亡應該賠多少錢
2021-02-26交通事故導致舊病發作怎么賠償
2021-01-12什么樣的遺囑不能更改
2020-12-24如何進行個人帳戶的轉移
2020-12-20顧客如果喝醉酒在超市摔倒,誰來擔責
2020-12-24樓頂空間的所有權到底該歸誰
2021-03-21疫情期間房屋過戶可以延期嗎
2020-11-27公司結業不按照勞動法賠償怎么辦
2020-12-04離婚時的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數額的確定
2021-03-06實習證明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20淺談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中的責任承擔
2020-11-12超速行駛發生事故保險公司為什么不全賠
2020-12-14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