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成立條件司法解釋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司法解釋犯罪成立需要滿足犯罪主體、客體以及犯罪的主觀、客觀四個方面的條件,具體的犯罪成立條件如下:
(一)犯罪主體
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犯罪的主觀方面
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三)犯罪的客觀方面
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四)犯罪客體
《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二、刑事犯罪立案標準
刑事犯罪立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事實條件,即有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事實,是指有被客觀、真實的證據所證明的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的存在,包括犯罪的預備、實施、未遂、中止和既遂,但是,這不意味著證實犯罪的證據需要確實充分,但也不應是辦案人員憑估計、猜測得出的結論。這里所指“有犯罪事實”,主要是指犯罪事件已經發生,即有犯罪的客體和客觀要件;而對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的查明則不是立案的必要條件,而是立案后需要進一步查清的問題。因此,此時的證據并不要求達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獲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實和情節。
(二)法律條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立案追究的行為,必須是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刑罰應罰性的行為,只有當這種犯罪事實確需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時,才予以立案。
需要從主觀、客觀以及犯罪的主體、客體四個方面來判斷犯罪是否成立,違法行為實施之后,若是同時滿足這四個條件,公安機關才會立案然后繼續偵查此刑事犯罪案件,對于不滿足的,一般會按照影響了社會治安來判處刑罰。
如何認定共同犯罪成立?
成立不作為犯罪的條件有哪些
刑法預備犯罪的成立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收購轉讓程序是什么
2021-01-09如何確定負有刑事賠償義務的機關
2021-01-18怎么查法院的民事調解書
2020-11-27購房黃皮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4湖北最新勞動合同范本
2020-12-31法律上的離婚保護措施有哪些
2021-03-15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產權人年齡過大可以抵押房產嗎
2021-03-12房產證可以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08單位的工傷意外險能賠多少錢
2021-01-23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恢復是怎樣的
2020-11-12簽訂保險合同的過程是怎樣的
2020-11-18保險單能否辦理抵押貸款
2020-11-20違約責任保險是怎樣的
2020-12-29互聯網保險有哪些法律法規
2021-02-03保險合同疑義條款如何解釋
2021-02-12如何挽救盜搶損失
2021-02-25上海拆遷安置房退稅怎樣辦理
2021-03-08以航拍圖來確定違章建筑合法嗎
2021-03-13宅基地拆遷補償款如何計算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