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賠償協議有沒有訴訟期限
工傷賠償協議簽訂后,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向法院提起訴訟時,是有訴訟時效限制的,訴訟時效是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六條?【短期訴訟時效】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二、工傷賠償協議中常見問題
1、賠償項目不明確。協議書中約定的是一次性傷殘賠償補助金還是一次性勞動就業補助金?是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還是勞動年限的補償金?是醫療費還是護理費等?每個項目均不能少,我們客戶就有8年前的協議,協議中未寫明一次性勞動就業補助金,在八年后解除合同時又另行主張。所以賠償的部分項目,還是全部項目,都須逐一寫清,若表達不清楚,可能會導致單位重復賠償;
2、表達意思模糊。賠償不同于補償,賠償基于過錯補償不一定基于過錯。在單位有過錯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情況下,必須采取賠償。若協議中用“補償” 兩個字,將無法準確表達企業是基于其過錯才給予員工的賠償,也就是說,員工在接受單位的補償金后,仍可以基于企業的過錯,再一次向企業理賠;
3、缺少“糾紛了結”“雙方無涉”等權利義務終結的表示。企業與員工簽訂賠償協議,無非是想一次性了解糾紛,避免以后麻煩,所以協議的最后,一定要加上“協議雙方履行以后,糾紛了結”、“雙方無涉”、“不得再向對方主張任何權利”等權利義務終結的字樣,少了這幾個字,無法表明協議雙方對剩余權利的放棄,這樣企業也面臨再一次被員工索要的可能。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工傷賠償協議簽訂后,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向法院提起訴訟時,是有訴訟時效限制的,訴訟時效是一年。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讀者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咨詢,律霸網有專業的律師為你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破產或倒閉,單位需支付經濟補償嗎
2020-11-12家暴致流產怎么判
2021-01-24立約定金轉為預付款可以嗎
2021-02-19抵押財產屬于破產財產嗎
2021-02-25婚姻自由原則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23合作關系是否可以有競業限制
2021-01-25房產抵押注銷后還能調取嗎
2021-01-16商業銀行無故拖延支付本金的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5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終止勞動合同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13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26人身保險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6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保險公司變更出資人股權轉讓審批是怎么進行的
2021-02-04收費停車場車被劃 保險公司不賠償應找保管人
2021-01-16土地流轉補償款是如何的
2021-03-06集體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流轉問題的對策有哪些
2021-02-19戶口遷入多長時間可獲拆遷補償
2021-03-08拆遷安置房指標可以轉讓嗎
2021-01-07公租房可以拆遷嗎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