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于過失犯罪怎樣判決?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刑法》第15條第1款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的形式:
(1)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2)過于自信的過失。即行為人預見了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輕信能夠避免,實際上又未能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二、對于過失犯罪的具體認定情況。
1.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2. 《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3.《刑法》對過失犯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行為必須發生了危害結果,從《刑法分則》的規定看,這些結果一般都是較為嚴重的結果。《刑法》第330條和第332條除外(由于過失犯罪是結果犯,只有特定結果發生了,才成立犯罪)。
過失犯罪的具體認定應當根據法律上規定的標準來進行立案處理,不同的過失行為所導致的案件情況是不同的,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處理不清楚的,可以聘請律師來進行合法的界定,并提出合法的辯護意見,具體情況由司法機關來進行判決。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什么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畢業生簽的三方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4事業退休人員違法犯罪如何處罰
2021-01-25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可以贈與嗎
2021-01-04申請專利后能否主動撤回
2020-12-31執行異議復議規定的基本原則和10個核心問題解讀
2021-01-09民事訴訟須知
2021-02-04酒后駕車如何處罰
2021-03-02遷戶口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9車禍死亡怎么計算扶養費
2021-03-23申請強制執行收費標準
2021-03-22異地發生交通事故如何索賠,異地交通事故索賠注意什么
2020-12-04婚內夫妻債務怎么分離
2021-01-02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設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1辦理抵押登記可以只用房產證和身份證嗎
2020-12-29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工會如何發揮作用
2021-02-02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保險公司對事故駕駛員的賠償,是否該事故駕駛員獲得
2021-01-20保險公司重大疾病理賠流程的時間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