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債務加入的性質和法律效果,律霸網筆者認為,在法律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可以將其按最為接近的行為進行推斷,并從誠實信用與公平正義原則的角度來加以界定。
債發生的原因分為行為以及行為以外的事實。其中行為包括合法行為與非法行為,非法行為即侵權行為,合法行為又可以分為雙方法律行為如合同,單方法律行為如贈與,其他合法行為如無因管理。行為以外的事實主要指不當得利。有人認為,第三人自愿為債務人履行債務,其實質為一種贈與;也有人認為,第三人為債務人償付債務,債務人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獲得利益,對債務人而言是一種不當得利。
上述兩種觀點僅從第三人,債務人之間的關系出發,沒有綜合考慮債權人、債務人、以及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特殊的關系,所以不夠全面。
首先,就贈與關系而言,贈與關系中的贈與人與債務加入關系中的第三人均有使他人受益的意思表示,且這種意思表示往往是基于其與受贈人及原債務人之間的某種密切的關系,但債務加入與贈與之間存在明顯區別:在債務加入中,第三人并沒有明確放棄對債務人追償的權利,如果將其性質界定為贈與,則第三人代替債務人清償債務后無法向債務人追償。這無疑將打擊第三人的積極性,且不符合公平正義的法治觀念。
其次,就不當得利關系而言,不當得利是引起債發生的事實,而非法律行為,不當得利的受損人并沒有使他人獲益的意思表示。債務加入關系中的第三人的加入是一種法律行為,且第三人在主觀上具有使債務人受益的意思表示,故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
律霸網筆者認為,債務加入在性質上與保證的規定最為接近。債務加入的第三人與保證關系的保證人均出于與原債務人之間的特殊關系,為了債權人債權的實現而使債務人受益,并單方面地增加了自己的義務。保證關系中保證人代替債務人履行后,可以向債務人追償,這與債務加入關系中第三人清償債務后可向債務人追償相似,故在法律性質上,可將債務加入視為一種保證,參照適用有關保證的法律規定。
但債務加入與保證也不完全相同。從本質上分析,保證是一種從行為,具有從屬性;而債務加入是一種獨立的行為,即第三人加入后,在第三人與債權人之間形成了一個新的債權債務關系,這一新的債與原債相互依存,具有同樣的給付內容,但因債權人與第三人之間無對價,第三人的履行的意思表示以消滅原債務為目的,故又與原債權債務關系相互排斥,其中任何一個債履行,另一個即歸于消滅,即債權人僅享有一個債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工傷申請財產保全要錢嗎
2021-03-07如何計算票據貼現利息
2020-12-05廠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1-01-12哪些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負擔
2021-02-13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沒有區別
2021-03-10對管轄異議二審裁定不服怎么辦
2020-12-01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未成年打架會留案底嗎
2021-01-05涉外企業能否作為合同主體
2021-03-04法律允許將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嗎
2021-03-02用人單位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31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調崗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3-15定期人壽保險是什么,定期人壽險保如何理賠
2021-03-24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標準是多少
2020-11-11“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保險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
2020-11-30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產品應該怎么做
2021-01-11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