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和間接故意的區別是什么
1、定義不同
間接故意是犯罪的一種類型,即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而過失犯罪即行為人預見了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輕信能夠避免,實際上又未能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2、發生的情況不同
間接故意一般發生在以下兩種情況:為了實現某種非犯罪意圖而放任一個危害結果發生;為了實現某種犯罪意圖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結果的發生。
而過失犯罪主要有: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
3、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不同
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二、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
犯罪的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同屬犯罪故意的范疇。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
二者不同之處在于:
(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2)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有觀點認為,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于間接故意。我們認為不存在行為人認識到結果必然發生而加以放任的情況,因為放任是對危害社會的結果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其前提是危害結果存在發生與不發生這兩種可能性時,只有如此,行為人才可能存在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也可以的心理態度。
故意犯罪中分為了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在間接故意犯罪的情況下,行為人是放任結果的發生。但在過失犯罪中,不管是過于自信的過失還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其實都不存在一種放任的心理。甚至可以說,行為人主觀上其實并不想要出現犯罪結果,也不想對他人的人身、財產造成什么損害。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證人資格有什么特殊規定
2021-02-17如果沒有失業證怎么入職
2021-02-05疫情期間私人企業要求上班違法嗎
2021-02-18事實婚姻有什么法律特征包括哪些
2020-12-06律師會見時能提供哪些幫助
2020-12-01公司重組上市有代持股是否合法
2021-03-18企業并購需要哪些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6反擔保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01離職后個人檔案要如何處理
2020-11-12坐滴滴出交通事故怎么辦,責任怎么分
2021-02-05離婚調解不去有壞處嗎
2021-02-15法院判決沒收個人財產怎樣執行
2020-12-16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義務是什么
2020-12-22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勞動爭議案件訴訟指南
2021-02-09離婚訴訟中,以夫妻一方為被保險人的人壽保險應如何分割
2021-01-21保險合同的訂立與生效是怎樣的
2020-11-14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沒上牌的新車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31保險公司對第三者險應如何處理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