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間接故意區別是什么
1、定義不同
間接故意是犯罪的一種類型,即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而過失犯罪即行為人預見了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輕信能夠避免,實際上又未能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2、發生的情況不同
間接故意一般發生在以下兩種情況:為了實現某種非犯罪意圖而放任一個危害結果發生;為了實現某種犯罪意圖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結果的發生。
而過失犯罪主要有: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
3、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不同
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二、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
犯罪的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同屬犯罪故意的范疇。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
二者不同之處在于:
(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2)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有觀點認為,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于間接故意。我們認為不存在行為人認識到結果必然發生而加以放任的情況,因為放任是對危害社會的結果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其前提是危害結果存在發生與不發生這兩種可能性時,只有如此,行為人才可能存在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也可以的心理態度。
故意犯罪中分為了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在間接故意犯罪的情況下,行為人是放任結果的發生。但在過失犯罪中,不管是過于自信的過失還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其實都不存在一種放任的心理。甚至可以說,行為人主觀上其實并不想要出現犯罪結果,也不想對他人的人身、財產造成什么損害。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假想防衛是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緩刑期間能學駕駛嗎
2021-01-09中介賣房有哪些侵權現象
2021-02-21實習期協議書范本
2021-01-05雇傭關系的賠償責任是什么
2021-02-25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車輛轉賣未告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拒賠嗎
2020-12-10事故認定書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1-03-22網上投保意外險為什么得不到賠償
2020-12-23保險代理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3-04簽訂集體土地承包合同有哪些法定程序
2021-02-25合作社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2-21租期內營業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08空掛戶能享受戶口所在地的拆遷安置嗎
2021-01-272020棚戶區改造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15武隆公業園區征地補償養老保險
2021-01-01城市房屋拆遷估價指導意見
2021-02-17《南京市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辦法》實施細則
2020-12-21城市房屋拆遷工作規程
2020-12-14征地補償款分配有糾紛能否立案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