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常適用的幾種訴訟時效起算方式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最高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通意見》)第168條“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并能夠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了規定,但是上述規定過于原則和抽象,對于該類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1年訴訟時效起算時間的認識和做法很不一致,主要有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日、受害人治療終結日、傷殘評定日。下面對這幾種方式進行簡要分析:
(一)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日
根據《民通意見》第168條“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交通事故案件根據該規定的文義解釋,受害人通常是在事故發生的當場受傷,故大多數人據此認為訴訟時效期間應自事故發生日起算。因此,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當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日,是被普遍接受和適用的方式之一。
又根據《民通意見》第140條“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之規定,訴訟時效中斷有三種法定事由:1、提起訴訟;2、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3、一方同意履行義務。一、對于交通事故中傷情嚴重長時間治療的受害者來說,在離事故發生日一年提起訴訟,即意味著受害者要在治療期間提起訴訟,且受害者只能對已經實際產生的醫療費、護理費等損失提起訴訟,而此時受害者正接受治療,對于提起訴訟后受害者繼續產生的醫療費、護理費等損失,意味著受害者還需在第一次起訴后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的一年內再次起訴。如果受害者在離事故發生日后治療一年以上,按照這個邏輯,對于一個交通事故的賠償案件而言,至少要進行多次訴訟,這不僅嚴重浪費司法資源,也給雙方當事人帶來巨大的訴累;二、受害人向侵權方提出要求主張權利時適用訴訟時效中斷,但實踐中如何分配受害人主張過權利的舉證責任又成為一個難題,例如受害人在受傷治療期間,其必定以要求侵權方支付醫療費等方式主張權利,但這些主張權利的方式基本是以口頭形式存在,而如果進入訴訟程序后,對方不予承認,那么受害人往往很難舉出明確的證據證明曾向義務人主張過權利。
(二)治療終結日
治療終結是一個醫學概念,在臨床醫學上一般認為損傷后病理變化經臨床治療后得到完全和部分恢復并維持穩定的時期算是治療終結。針對每一個具體的損傷,什么情形、什么時間屬于醫療終結,醫學上并沒有規定具體的時間,而法律上就更無規定了,因此,以治療終結之日起算時效期間,最主要缺陷就是治療終結時間本身很難確定,現實生活中的理解也是多種多樣,有以出院之日作為治療終結之日,有的以康復之日作為治療終結之日,這樣一來,時效期間的起算點就不是一個確切的時間,法院很難認定超過期間是受害人主觀上不積極主張權利,還是客觀上不能主張權利。
(三)傷殘評定日
傷殘評定之日是指委托鑒定之日還是指鑒定機構做出傷殘等級之日存在不同看法,即使該時間被最終確定為其一,但不是所有事故受害人均需要傷殘評定,明顯不構成傷殘、無需進行傷殘評定的案件,時效期間從何起算?還有,有的受害人符合構成傷殘條件,但卻不積極地進行傷殘評定,時效期間總不能一直不起算,訴訟時效制度的本來目的就是對于權利人怠于行使權利的行為加以制裁,但對于受害人傷殘評定之前的懈怠行為卻無法制裁,由此看來,這個規則也有重大缺陷。
二、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應自損失固定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
根據《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知道”完全是一個主觀標準,僅從權利人主觀上來考量,但訴訟能否變成現實,還取決受害人客觀方面的條件是否具備。因此,該規則強調了受害人的主觀因素,而對受害人實現訴權存在客觀障礙視而不見,實際操作中帶來的后果往往是從根本上違背了訴訟時效制度的立法本意。雖《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強調的是權利人主觀因素,從而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對怠于行駛權利者進行制裁,使權利義務關系確定化,但該規定還蘊含著“權利被侵害”的問題。
“權利被侵害”是明確的客觀事實,具有確定性,而不是權利人主觀意識下的猜測。就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而言,受害者被侵害的是身體權、健康權或生命權,受害者基于這些基本權利被侵犯,才產生了侵權請求權,侵權請求權的功能在于補償其受到的損害,因此,受害者必須在確定其遭受的損失前提下,即“權利被侵害”已經明確,才能完全行使侵權請求權,從而得到其所受損害的相應補償,此時開始計算侵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方能體現訴訟時效制度的意義。受害者因交通事故受傷后處于治療之中,其對自己需醫治多久、是否構成殘疾等均不得知曉,也還不清楚自己將遭受的最終損失,此時屬于客觀障礙而不能及時、完全行使侵權請求權,若仍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而不保護權利人的利益,將有悖于訴訟時效制度的初衷,畢竟訴訟時效制度是為保護正義而不是為不法者逃避債務、免除責任而設置的。
從上文可以看出訴訟時效從收到調解終結書之日起按照損失的不同性質計算,即人身一年,其他兩年。對于達成調解協議后或者雙方自行協商達成協議后逾期不履行的,訴訟時效按照調解協議確定的履行期滿之日起計算。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只有法院才能指定辯護嗎
2021-02-13房屋強制執行公證效力是什么
2021-01-29存量房交易的程序有哪些呢
2021-02-17工廠工人出車禍死亡誰的責任
2021-01-31死緩減為無期徒刑后能假釋嗎
2020-12-17交通事故車損鑒定程序
2021-02-12工傷中侵權人應當怎樣賠償.
2020-11-22強制執行中止后時效
2021-03-02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10農村住房可以登記為個體戶經營場所嗎
2020-12-03勞務派遣行政許可企業公示制度是什么
2021-03-07保險合同的變更與終止發生是由哪些
2020-12-11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23未履行必要勘驗義務 保險公司應承擔理賠責任
2020-11-08保險加保保全什么意思
2021-01-17企業財產保險合同指的是什么
2021-01-11鞭炮炸花車,保險怎么賠
2020-12-25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五大不同
2020-12-26家庭土地承包有哪些程序
2020-12-19協議拆遷簽訂協議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