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過失犯罪刑事責任的判定是怎么樣的?
《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過失犯罪的形式:
(1)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2)過于自信的過失。即行為人預見了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輕信能夠避免,實際上又未能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過失犯罪,刑法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主觀方面明顯不同。
2、結果在定罪時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從處罰方面看,過失犯罪的法定刑明顯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A.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B. 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C.刑法對過失犯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根據行為人本來應該也能夠正確地認識一定的行為與危害社會的結果之間的聯系,進而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為,避免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但他卻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極不負責的態度,從而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因此,國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過失犯罪的行為人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態度支配之下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綜合上面所說的,過失犯罪的存在就是因自己大意而發生的過錯,對于此行為在責任的判定上也是需要依據法律的條款來進行處理,過失的犯罪會根據犯罪情節的大小來判定刑法的多少,所以,只有認定好才能認定好當事人的過錯。
什么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城市房屋強制拆遷流程有哪些
2021-02-04發律師函能解除合同嗎
2021-03-09交通事故鑒定費和訴訟費還誰承擔
2020-12-06離婚后不付撫養費就不能探望子女嗎
2021-02-13經過什么樣的流程才能申請取保候審
2021-01-06房產證過戶了原來房產證還有效嗎
2020-11-08雙方同意斷絕關系合法嗎
2021-03-04沒有登記的不動產抵押合同有效嗎
2020-11-17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小產權房合同受時效限制嗎
2021-03-17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有補償嗎
2021-01-09集團內部調動必須更改勞動合同嗎
2020-11-29被公司開除依據勞動法怎么賠償的
2021-01-20人壽保險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0-11-09剎車失靈乘車人跳車受傷交強險怎么賠償
2021-03-03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買賣汽車未付款致人傷殘賠償義務主體的認定
2021-01-12保險法車險有哪些新變化
2021-01-03上海城鎮保險包含哪幾種
2021-01-17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