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駕是行為犯還是危險犯?
因為醉酒駕駛是一種行為,因此是行為犯,因為他不一定造成后果。行為犯是只要有行為就構成犯罪,不管是不是產生了危險的結果。結果犯是只看結果,不看有沒有行為,也不看主觀意愿是什么,比如違規生產造成重大事故的情形。結果犯有可能是故意,也有可能是過失。
二、酒駕的司法解釋
根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發布的《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GB19522—2004)中規定,該規定指出,飲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駕駛行為。醉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駕駛行為。
一是自以為沒有醉。半斤不臉紅,一斤不心跳,二斤倒不了!酒駕者都有超乎尋常的“自信”,覺得自己就是喝了酒,也能把車開到目的地;就是喝了酒,在遇上突發的事情時,也能從容應對和處理。他們顯然已經忘記了酒精會使人神經麻痹、遲鈍的亙古不變的真理。等出了車禍,悔之晚矣。
二是自以為經驗老到,車技高超。同樣是山東省的一項數據表明:1年以下駕齡的很少酒后駕車,大量的酒駕行為出現在駕齡在5到20年的司機身上。豈不知,酒精入體之后,它并不認得你有幾年駕齡。而事故卻恰好會因為駕齡高、自持高,從而重視度低、防范心理差而多發。
三是僥幸心理作祟。有些司機酒駕,總以為“不會那么巧被交警撞上”,或者在節日之前,覺得“交警也要過節”,認為過節相關檢查就會少,于是借著酒勁兒開車上路。這種心理其實忽略了一個最起碼的前提:檢查酒駕、罰款甚至追究刑事責任,其實并不是目的,禁止酒駕的目的是保護他人和駕駛員本人的生命安全,維護交通秩序、社會秩序。有交警檢查,司機要做到不酒駕,就算沒有交警查,不酒駕也應該是一個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和生命的主動意識。
對于酒駕行為的認定一般是由交警部門對當事人進行審查后,發現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達到了20毫克以上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極易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所以是需要按照行為犯的處罰原則來進行處理的,具體情況應當結合實際事實而定。
醉酒駕駛可以取保候審嗎?條件是什么?
醉酒駕駛機動車怎么處罰?
酒駕撞死人怎么判刑和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能否判緩
2020-11-30大棚拆遷有拆遷補償嗎
2021-01-27工傷賠償申請表
2021-01-07法院保全費是什么意思
2021-01-05交通事故認定書司法解釋
2021-02-25婚姻自由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9沒有借條,能以聊天記錄為證據起訴要求償還債務嗎
2021-02-16財產保全涉及夫妻雙方嗎
2020-12-19車禍出院要開哪些證明,賠償責任怎么劃分
2021-01-25公房承租人對合用部位產生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1用人單位私自修改合同期限該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拘役是否要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1如果公司倒閉了怎么追究損失
2021-01-17人壽保險保單能夠轉讓嗎
2021-01-03投保壽險時應注意什么,壽險的保險金怎么給付
2021-03-02游客滑雪受傷,旅行社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1-03-13產品責任險條款(涉外)
2021-02-14侵權案件中人身險可否獲得賠償
2021-01-30人身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3-12生育保險是否屬工資福利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