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階段主動停止還會被處罰嗎?
刑法第24條第一款 [2] 規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在實行行為還沒有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放棄犯罪;二是在實行行為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作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的犯罪中止,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態。犯罪中止形態與犯罪中止行為本身具有密切關系:沒有中止行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態,中止行為是犯罪中止形態的決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態與中止行為本身又具有區別:中止行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勵的行為;犯罪中止形態則是犯罪的狀態,應當負刑事責任。換言之,中止行為之前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是行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事實根據,中止行為本身屬于刑法所鼓勵的行為,是應當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的根據。
犯罪中止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未實行終了的中止,即在預備階段或者實行行為還沒有實行終了的犯罪過程中自動停止或放棄犯罪,這種情形一般稱為普通的犯罪中止;二是實行終了的中止,即在實行行為終了而犯罪結果最終出現之前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一般稱為特殊中止。①兩者的構成要件略有區別。犯罪中止具體的構成要件,刑法學界曾提出了二特征說、三特征說和四特征說。其中三特征說和四特征說影響較大。三特征說一般認為犯罪中止構成要件中包括時間性、自動性、有效性要件。四特征說認為在三特征說基礎上還有一個客觀性要件,即認為犯罪中止不僅主觀上要自動停止犯罪,還要客觀上有中止行為。筆者認為客觀性要件可以包容于自動性要件中。我國刑法遵循的是主客觀相統一的學說,將自動性分為內心的主動停止和行為上的客觀停止固然有一定必要性,但無須割裂開來進行論述。筆者擬從三要件說來分析犯罪中止的構成要件。
犯罪中止一般是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是在犯罪實施階段的時候。犯罪嫌疑人因自身的原因或者是一些外力因素導致犯罪無法繼續進行受,因而害人沒有直接受到危害,但是但是受害人還是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如果是在犯罪預備階段停止犯罪的話,那么犯罪嫌疑人不需要承擔相關責任。
法律規定犯罪中止有幾種類型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官的審判受政府監督嗎
2020-11-18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2什么是商標權轉讓,商標權轉讓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11車禍死亡26歲該賠多少錢
2021-02-11沒交物業費被物業起訴怎么辦
2020-12-03訂單式購銷合同樣本
2020-11-12唯一住房被認定為危房有補貼嗎
2020-11-29勞務派遣糾紛哪個地方仲裁管轄
2020-12-03人壽保險金給付方式有幾種,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
2021-02-17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關于人身保險合同的若干問題
2021-01-20肇事送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定值保險合同可以適用于哪些
2021-01-12個人信息錯誤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13福建臺風來襲汽車被水淹了保險賠嗎
2020-12-10論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有什么
2021-02-12保險費的計算方式
2021-01-29承包地可以隨便棄耕嗎,棄耕承包地的現象該怎樣處理
2021-02-10“住改非“是什么意思,房屋性質是什么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