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階段主動停止還會被處罰嗎?
刑法第24條第一款 [2] 規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在實行行為還沒有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放棄犯罪;二是在實行行為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作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的犯罪中止,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態。犯罪中止形態與犯罪中止行為本身具有密切關系:沒有中止行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態,中止行為是犯罪中止形態的決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態與中止行為本身又具有區別:中止行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勵的行為;犯罪中止形態則是犯罪的狀態,應當負刑事責任。換言之,中止行為之前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是行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事實根據,中止行為本身屬于刑法所鼓勵的行為,是應當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的根據。
犯罪中止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未實行終了的中止,即在預備階段或者實行行為還沒有實行終了的犯罪過程中自動停止或放棄犯罪,這種情形一般稱為普通的犯罪中止;二是實行終了的中止,即在實行行為終了而犯罪結果最終出現之前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一般稱為特殊中止。①兩者的構成要件略有區別。犯罪中止具體的構成要件,刑法學界曾提出了二特征說、三特征說和四特征說。其中三特征說和四特征說影響較大。三特征說一般認為犯罪中止構成要件中包括時間性、自動性、有效性要件。四特征說認為在三特征說基礎上還有一個客觀性要件,即認為犯罪中止不僅主觀上要自動停止犯罪,還要客觀上有中止行為。筆者認為客觀性要件可以包容于自動性要件中。我國刑法遵循的是主客觀相統一的學說,將自動性分為內心的主動停止和行為上的客觀停止固然有一定必要性,但無須割裂開來進行論述。筆者擬從三要件說來分析犯罪中止的構成要件。
犯罪中止一般是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是在犯罪實施階段的時候。犯罪嫌疑人因自身的原因或者是一些外力因素導致犯罪無法繼續進行受,因而害人沒有直接受到危害,但是但是受害人還是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如果是在犯罪預備階段停止犯罪的話,那么犯罪嫌疑人不需要承擔相關責任。
法律規定犯罪中止有幾種類型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婚罪怎樣才能讓公安機關立案
2020-11-18商標注冊絕對禁止條件
2020-12-01交通事故中兩人受傷是否分別訴訟
2020-11-30夫妻一方是精神病人的婚姻有效嗎
2020-12-13江蘇對54家機構停止委托司法鑒定,超期怎么辦
2021-02-13公司連續加班是否違法
2020-12-04左拐車和直行車相撞怎么處罰
2021-03-24村委會有權“出租”集體林地嗎
2020-12-30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又有哪些呢
2020-12-19意外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保險合同是有償合同
2021-01-12被保險車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8無責免賠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1校方責任保險與學生平安保險的區別
2021-02-14保險委托代理合同范本
2021-03-08出讓土地土地使用稅怎么繳納
2021-01-24農民土地流轉合同書范本
2020-12-29征地拆遷,靠什么提高拆遷補償
2021-01-282020年因修建高鐵而拆遷農房,具體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