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沒造成實際危害的怎么處罰?
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
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認可了這一學說,規定對于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二、 犯罪預備的成立條件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
2.行為人已經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這種準備活動在法律上主要規定為兩種情況:
一是為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和物品的行為。準備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殺傷、威脅被害人的各類兇器物品;用以偽造貨幣、票證、文印的各類器具材料;用以掩護犯罪活動、排除障礙物、銷毀罪證的各類工具物品等。準備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裝、購買、借用、騙取、竊取等。
二是為達到犯罪目的創造條件的行為,主要指準備工具以外的其他創造條件的行為。如為實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現場、選擇犯罪時機、探聽被害人行蹤、演習犯罪手段和技巧、擬定犯罪實施計劃、尋找犯罪同伙等等。
犯罪預備也是犯罪行為中的一種狀態,對于犯罪預備行為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情況來進行處理,特別是犯罪預備沒有造成實際傷害的情況下,是可以免除處罰的,但對于造成了傷害的則應當結合實際犯罪事實來進行合法的處理,避免出現法律適用錯誤。
犯罪預備的成立條件是什么?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犯罪預備的認定原則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屋沒有公攤遇到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09農村土地征地程序是什么
2020-11-12包辦婚姻自由婚姻二者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6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糾紛哪個單位管
2021-02-20集體土地入市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1-02-05競業限制承諾書有效嗎
2021-02-26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壽險理賠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1-22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保險理賠的車輛報廢標準是什么
2021-03-01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權
2021-01-15愛車被冰雹砸成麻臉車險怎么賠
2021-02-22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的代理詞怎么寫
2021-01-28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2承包地可以隨便棄耕嗎,棄耕承包地的現象該怎樣處理
2021-02-10個人土地轉讓協議書
2021-01-06土地流轉方式有幾種
2020-12-11舊城改造的拆遷補償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05房屋拆遷法律常識,城市房屋拆遷的基本特征
2020-12-03人戶分離情況下拆遷補償款分配原則是什么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