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犯罪的主體分為很多種,比如法人犯罪、單位犯罪、自然人犯罪等,這些不同主體的衡量在刑法上有什么不同,法律上是如何區分及規定不同主體在處罰上的不同,這個方面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那么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區別,大家可以學習一下。
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區別
自然人犯罪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所實施的犯罪。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已滿16周歲的人實施的犯罪。上述兩種自然人犯罪同時還要求自然人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否則可能不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于單位犯罪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條有著明確的規定。如何正確清晰的把握單位犯罪應當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1、單位犯罪的主體必須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單位這個概念比法人更為廣泛,除法人以外還包括非法人團體。對于是否屬于單位犯罪,首先應判斷主體是否屬于上述范圍之列。
2、犯罪意志由單位的決策機構產生,并指揮單位實施犯罪行為。單位作為一個整體,其犯罪意志必須由決策機構產生。任何自然人和非決策機構產生犯罪意志,進而實施犯罪行為的,均不應認定為單位犯罪。
3、實施犯罪行為產生的非法利益歸單位所有。按照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必須為了單位的利益,即因犯罪行為所產生的非法收益,受益對象是本單位或者本單位的多數員工;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多半為自然人個人所有。
4、實施單位犯罪往往以單位的名義實施。為單位謀取非法利益與以單位名義實施犯罪,并不是單位犯罪必須同時具備的兩個特征。在一般情況下,為單位謀取非法利益必然是以單位名義實施的,然而并非所有單位犯罪都具有謀取非法利益的目的。對于那些非謀利型的單位犯罪來說,只要其行為是以單位名義實施的就足以構成。
5、犯罪行為是否在單位成員的職務活動范圍內,或者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單位只對其在業務范圍內或與業務相關的活動范圍內的行為負責。如果行為與單位業務沒有任何關系,則不應讓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當然,單位的行為不拘于在登記機關核準的經營范圍之內,也可以超出登記的經營范圍,只要是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或者說與單位的人格相關,也可以視為是單位的行為。但如果與單位的業務活動并無實質的關聯,則一般不應視為單位行為。
但很容易區分的是單位犯罪是團體犯罪,即不止一個人,謀取的利益為多人所有,而自然人犯罪是單個的個體行為,這樣大家就很好理解了,但也有難以區分的情況存在,大家要注意區分。
不認定為單位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單位犯罪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什么時候進行專利申請復審
2020-12-30什么是網簽,網簽有什么好處
2021-01-21房屋有部分違建可以抵押嗎
2020-12-22支票保證與保付的區別
2021-03-19普通合伙企業的退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2-23破產后債權人拿不到錢怎么辦
2021-03-09一審和二審敗訴終審可能勝嗎
2020-12-15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如何索賠
2021-02-20境外人員國內購房政策有哪些調整,外籍人士購房條件又有哪些
2021-01-15股東之間的競業限制協議有效嗎
2020-12-28勞務分包內部承包協議是否合法
2021-02-03哪些情況下可以變更保險合同的主體
2021-01-15保險公司理賠出院時應注意什么
2020-12-13買車險小心免賠保險條款
2020-12-02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是重要的創新
2021-03-05五種情況!自駕出險不理賠
2021-01-09保險受益人的法定標準是什么
2020-11-29離婚時土地承包經營權怎么分割
2020-11-28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8拆遷房房產證改名字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