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都涉及到一個賠償的問題,有的犯罪嫌疑人能夠很好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積極進行賠償,不僅對受害者有益,同時對于自己的判決和量刑也是非常有好處。但是,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認為只要自己不承認所犯的錯誤,就可以逃脫法律的制裁,不用賠償,那么,犯人在法院不認罪是否要賠償對方?
根據法律規(guī)定,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如果被告人對一審判決不服的還可以依法提出上訴、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提出申訴。
一、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對于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第五十三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第二百一十六條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
對被告人的上訴權,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剝奪。
第二百四十一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zhí)行。
以上就是“犯人在法院不認罪是否要賠償對方?”的具體回答,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判處一個人是否有罪,是否需要賠償,不是當事人決定的,也不是法官和律師決定的,是根據各種客觀證據和法律條款進行的判定,所以不認罪不是處理問題的辦法,只有積極賠償才是出路。
?
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后果是什么?
在我國關于拒不認罪是什么意思
在我國嫌疑人拒不認罪如何訊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險車輛在停車場中被盜,保險人能否對停車場代位求償
2021-03-01個人反擔保保證函
2021-03-21非法儲存煙花爆竹治安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3行政處罰的管轄原則是什么
2021-02-01超出了借條的訴訟時效該該怎么做
2021-01-01交通事故鑒定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2婚姻法解釋一
2020-11-24受欺詐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嗎
2020-11-17不履行裝修合同工商怎么處罰
2021-01-23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31實習期沒工資轉正要壓工資嗎
2021-03-23公司提高崗位任務量導致員工考核不過,后又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0-12-29在哪些條件下被保險人可以行使委付
2021-01-05被保險人對保險公司的定損價格有異議的理賠
2021-01-15顯示公平的理賠協議應當撤銷
2020-12-08保險法修訂免責條款的方法有哪些
2021-03-10保險合同書丟了怎么辦
2021-01-22該保險合同是否適用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5怎樣取得土地承包經營辦證權利
2020-11-152020養(yǎng)殖場拆遷補償內容有哪些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