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在我們生活中被經常使用,但如果行為人惡意透支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達到一定金額的會構成信用卡詐騙罪,要承擔刑事責任。信用卡詐騙罪的量刑標準是根據詐騙金額的大小和情節嚴重程度決定的,那么,信用卡詐騙60萬的后果是怎樣的?律霸小編將在下文中為您解答。
一、信用卡詐騙60萬判幾年?
信用卡詐騙60萬已經達到數額巨大的標準,信用卡詐騙罪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當事人會被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相關法律依據:
《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 【信用卡詐騙罪、盜竊罪】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使用偽造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惡意透支的。
前款所稱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行為。
二、惡意透支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惡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一)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
(二)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無法歸還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變聯系方式,逃避銀行催收的;
(四)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還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資金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資金,拒不歸還的行為。
惡意透支,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惡意透支的數額,是指在第一款規定的條件下持卡人拒不歸還的數額或者尚未歸還的數額。不包括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發卡銀行收取的費用。
惡意透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在公安機關立案后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前已償還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惡意透支數額較大,在公安機關立案前已償還全部透支款息,情節顯著輕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
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應被判處五年至十年的有期徒刑,同時還會被處以一定金額的罰金。信用卡詐騙是一種經濟犯罪。在我們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惡意透支同樣會構成犯罪,所以平時在使用信用卡的過程中一定要記得按時還款,如果確實沒有還款能力,也應妥善處理,以免構成犯罪。
貸款詐騙罪立案標準2020
借款詐騙罪的認定標準是怎樣的
保險詐騙罪的數額標準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達鴻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律師、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廣州律師協會會員,現任廣東安國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從事法律工作近十年,具有豐富的訴訟和非訴的經驗。擅長處理勞動爭議、交通事故、合同糾紛、房產糾紛、婚姻家庭、公司股權并購及各類刑事案件。自執業以來,承辦過包括刑事、民事、經濟合同、勞動爭議在內的各類典型案件,同時兼任多家企業常年法律顧問。經辦的刑事案件中,有多人被取保候審或被宣告緩刑;在經濟合同事務以及債權債務方面,從事法律成功的為當事人追回多催不還的欠款以及貨款;在勞動工傷方面,為勞動者追回拖欠的工資、加班費、經濟補償金、賠償金,工傷事故方面,抓住關鍵點,成功為當事人申請認定為工傷,實現勞動者的權益最大化。
河道整治拆遷的實施主體是誰
2021-03-12工傷賠償申請仲裁表
2020-12-09人身損害中涉及財產損失如何認定
2020-11-09搬運視頻侵權嗎
2020-11-07因產品質量提起訴訟如何管轄
2021-01-26坐公交車受傷誰承擔責任
2020-12-18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擔保合同期限有多久
2021-02-24老人超市滑倒可以索賠嗎
2021-01-13如何終止勞動合同
2020-12-26能登報聲明斷絕親子關系嗎
2021-03-20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保險合同中的默示保證是什么意思
2021-03-05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車禍對方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07家庭保險公司不足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9海上貨運保險利益案例
2021-03-01人身保險受益權的喪失
2020-11-24如何確定土地轉讓協議的有效性
2020-12-09拆遷安置利益轉移如何認定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