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案例一:FOB裝船前的貨物保險
我國某進出口公司以FOB價格向國外客戶購買了一批集裝箱貨物,收貨時發現貨物被盜,最終確認貨物系在海外運輸公司倉庫被盜,進出口公司請求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加以拒絕。法院認為,本案買賣合同約定的價格條件是FOB,意為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或裝船后,貨物的風險才發生轉移。在此之前,貨物的風險則仍由賣方承擔。因此,貨物被盜時,進出口公司不具有保險利益,不能獲賠。
案例二:CIF買方破產時的貨物保險
在CIF貿易中,賣方作為被保險人投保一切險,貨物在越過船舷后因投保風險而滅失,買方此時已被國外法院破產宣告,賣方持有保險單以被保險人身份向保險人索賠,但遭到了拒絕,理由是賣方沒有保險利益。賣方遂向法院起訴,要求判決保險人賠償其因為保險風險導致的貨物損失。
案例三:運輸途中轉賣貨物的貨物保險
FOB的買方A將貨物以CIF價格轉賣給B,貨物在運輸途中因保險風險全損,保險公司以A在轉讓保單時已經不再具有保險利益而認定保單轉讓無效,拒絕賠償。
在上述案例中,拒絕賠償的理由都與保險利益相關。問題在于由于認定被保險人沒有保險利益,從而即使其海運貨物因保險事故實際遭受了損失,也不能獲得保險賠償。海上貨物保險中上述情形時常發生,保險公司通過保險利益的有無這種嚴格技術性抗辯規避本應由其承擔的貨物滅失的風險責任,損害了國際貿易當事人的利益,已經不能適應國際貿易和國際航運快速發展的需要。
二、嚴格的保險利益原則帶來的困擾
保險利益原則能區分有經濟補償功能的保險合同與純投機的賭博行為,決定保險合同主體資格,并影響保險合同的內容與效力。但過于“嚴格”的觀點也確實會限制正常貿易運作,而使得可以通過正當保險而轉移風險的人們受到不應有的限制。
保險利益的界定經歷了從占有貨物到所有權轉移到風險承擔的歷程。在海盜與劫船橫行的時代,貨物的占有是法律焦點;歐洲的海盜與劫船逐漸消失以后,19世紀末開始出現CIF買賣合同,貨物交易可憑單據進行,海上貨物可再三轉售,法律要件漸變到所有權轉移上。但是主張以“嚴格的權利”即擁有貨物所有權作為保險利益的基礎,不把承擔的貿易風險作為保險利益的因素,與當今國際貨物貿易所有權與風險相分離的原則不符。20世紀初葉以來,在各種國際貿易條款下,何時完成買賣程序,誰負擔損失的風險成為關鍵所在,法律重心不再是貨物所有權或占有,而變為貨物的風險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工傷傷殘鑒定書
2021-01-14掛靠車輛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賠償
2020-11-21交通事故處理措施有哪些
2021-01-28有限合伙持有的股票能否質押
2021-01-07國內外的結婚程序
2021-03-06哪些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2021-01-07回避是怎么回事
2020-12-02被保全的財產還能質押嗎
2021-03-05交通事故索賠程序
2021-02-21超出國家標準的合同條款成立嗎
2021-02-04補償款提存程序
2021-03-17土地侵權糾紛是否屬于行政前置
2021-02-13三責險的賠償范圍有多大
2021-02-19保險事故發生后如何才能盡快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2-26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嗎
2020-12-12保險經紀公司違法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2020-11-11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5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解讀保險法解釋(二)
2020-11-09什么是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020-11-13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用途有什么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