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宕昌縣律師 ? 邗江區律師 ? 珙縣律師 ? 蕉城區律師 ? 定南縣律師 ? 科爾沁區律師 ? 新河縣律師 ??
在現實生活中,五險一金是許多職工的切身利益。不管是新成立的公司,還是公司的職工,都很關心五險一金的發送情況。這和我們常說的稅前收入和稅后收入有很大的聯系。今天律霸的小編就對您簡單的介紹一下五險一金扣除比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五險一金扣除比例
企業編制人員按本地上年度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繳納五險,比例為42.06%(企業29.56%,個人10.5%),其中養老保險比例為28%(單位20%,個人8%),醫療保險比例為10%(單位8%,個人2%+3元),失業保險為1.5%(單位1%,個人0.5%),工傷保險1.56%(單位1.56%),生育保險比例1%(單位1%)。公積金的繳納比例為8%-12%,單位與個人繳納相同的金額,但是公積金不是強制繳納的,所以有些單位不繳納公積金。
二、五險一金的定義
五險一金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這五種保險項目,另外還有公積金,其中,前面的五種保險項目就是我們常說的社保。
三、企業如何繳納五險一金
據了解,《社會保險法》有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因此,企業必須為職工繳納的五險一金項目是社保,社會保障是國家的強制保障,一方面用人單位需要依法依規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另一方面員工也要增強維權意識,注意合同中是否有不合法規之處。一旦發現問題,可攜帶合同向當地人社機構的勞動監察部門舉報。
那么,住房公積金也是企業必須為職工繳納的嗎?其實不然,對于公積金是否強制繳納,各地的政策差異較大,有的城市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職工繳納公積金,有的城市并沒有出臺相關政策。
企業繳納五險一金中最基礎的部分,就是辦理相關登記。
1、社保登記
(1)用人單位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用人單位填寫《社會保險登記表》和參保人員情況表。企業單位需出示工商營業執照等相關證件和資料;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出示有關機關的批準成立文件等相關證件和資料:其個人身份參加社會保險的人員提供身份證件、戶口簿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證明資料。
(2)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受理審核社會保險登記申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收到用人單位或個人填寫的《社會保險登記表》和有關證件等申請資料、應及時審核。對不符合登記條件的,應退會登記申報資料等,并告知不予受理的原因。對申報資料不齊安全的,要求補齊資料后重新申報。
(3)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記錄社會保險登記信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及時將通過審核的用人單位信息、職工信息、參保的靈活就業人員的信息,錄入社會保險業務信息系統,完整準確的建立起用人單位和個人的社會保險檔案。
(4)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法社會保險登記證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符合社會保險登記條件的用人單位,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辦法社會保險登記證件。
2、公積金繳存登記
各繳交單位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住房公積金的繳存登記(首先到歸集管理科領取《住房公積金單位登記表》和《住房公積金匯繳清冊》一式四份,按規定填寫完后加蓋單位公章。
將填寫好的表格交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歸集管理科審核后加蓋科室章,經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審核后,到受委托銀行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帳戶設立手續。每個職工只能有一個住房公積金賬戶。
同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也為該單位建立職工住房公積金明細賬戶。(記載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支取、封存、啟封、轉移等情況)。
通過小編的介紹,想必大家已經對五險一金扣除比例有了簡單的了解。以上僅僅是針對盈利企業的情況,其他類型的用人單位的扣除比例或許也會有所不同,不同的地區五險一金的扣除比例也不同,不同地區的政策不同,所以大家應該對當地公司的標準為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創傷性關節炎能評殘嗎
2020-11-14主合同無效從合同必然無效嗎
2021-01-30蓄意縱火不傷人怎么判
2021-01-05是否在保密或競業限制協議執行期
2021-02-06離職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0-12-05結婚證在哪邊領比較好
2021-03-12關于商業銀行的擔保規定
2020-12-02欺詐訂立的合同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6試用期離職扣除成本培訓費違法嗎
2020-11-14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領失業金還在工作合法嗎
2021-01-21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汽車玻璃險理賠范圍
2021-01-12車的保險進項可以抵扣嗎
2021-01-04在房子上刮下來一板磚把車砸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18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20-12-09該保險合同是否適用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5國家土地承包年限
2020-12-14土地承包權可以抵押嗎
2020-11-16承包的土地可以領取糧補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