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總有部分人因各種目的實施誣告他人的行為。而有的行為人在實施這些行為的同時,可能觸犯我國刑法規定的誣告陷害罪之規定,同時也給受害人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那么,什么是誣告陷害罪呢?律霸小編為您解答。
1、捏造犯罪事實
首先,必須捏造犯罪事實,即無中生有、栽贓陷害、借題發揮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實強加于被害人。所捏造的犯罪事實,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機關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責任即可,并不要求捏造詳細情節與證據。有一種觀點認為,捏造他人一般違法事實的也構成誣告陷害罪,我們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本法明文要求主觀意圖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
2、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機關的追究活動
其次,必須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機關的追究活動,告發方式多種多樣,如口頭的、書面的、署名的、匿名的、直接的、間接的等等。如果只捏造犯罪事實,既不告發,也不采取其他方法引起司法機關追究的,則不構成本罪。
3、必須有特定的對象
再次,必須有特定的對象。如果沒有特定對象,就不可能導致司法機關追究某人的刑事責任,因而不會侵犯他人的人身權利。當然,特定對象并不要求行為人點名道姓,只要告發的內容足以使司法機關確認對象是誰就構成誣告陷害罪。至于被誣陷的對象是遵紀守法的公民,還是正在服刑的犯人,以及是否因被誣告而受到刑事處分,均不影響本罪的成立。誣陷沒有達到法定年齡或者沒有辨認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屬于對象不能犯,仍構成誣告陷害罪。
4、本罪與錯告的界限
本罪與錯告的界限本條第3款規定:“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款規定。”所謂錯告,是指錯誤地指控他人有犯罪事實的告發行為。所謂檢舉失實,是指揭發他人罪行,但揭發的事實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或部分不符的行為。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這就把誣告與錯告在性質上清楚地區別開來了。誣告與錯告,在主觀方面有著質的不同:前者是故意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屬于犯罪行為;后者則是由于情況不明,或者認識片面而在控告、檢舉中發生差錯。由此可見,是否具有誣陷的故意,是區分誣告與錯告的最基本的標志。
5、本罪與一般誣告陷害行為的界限
本罪與一般誣告陷害行為的界限兩者都具有捏造事實、誣陷好人的特征。但是,誣陷的內容、目的和性質,又各不相同:誣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實,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處罰,而一般誣陷行為僅限于捏造犯錯誤的事實,其目的只是使他人受到某種行政紀律處分,因此,從性質上講一個是犯罪,一個是違法。對一般誣陷行為,可根據不同情節和后果,分別給予行政處罰、紀律處分或者批評教育。
上述介紹可以看出,掌握好誣告陷害罪的關鍵在于,該罪是指行為人捏造事實誣告他人足以引起司法機關追訴他人的行為。同時,當事人還應當注意該罪與錯告和一般誣告陷害行為的界限。因該罪是刑事犯罪,如行為人因該罪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建議行為人及時向專業的律師咨詢,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誣告陷害罪的法條解讀
誣告陷害罪的犯罪特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解除合同怎么進行司法認定
2021-01-12刑事案件的公訴人怎么舉證質證
2020-12-13女職工生育假期多少天
2021-02-06違反安全生產法第91條規定罰多少錢
2021-02-16民法典草案變化:無人照料的“被監護人”誰來保護
2021-01-01房屋抵押擔保有時效性嗎
2021-01-02有不良逾期記錄怎么辦
2021-02-01合同中是否有必要約定合同主體
2021-03-06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規定是什么
2020-12-17企業什么情況下可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9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聘書能否代替勞動合同
2020-12-11什么情況被公司辭退不能勞動仲裁
2021-01-03退休前欠的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1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人壽保險的作用
2020-11-10藥物過敏致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0-12-20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非法營運出事故保險賠嗎
2021-01-22保險合同簽訂和執行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