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基礎原則?
根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117號)規定,勞動爭議處理應遵循一些重要原則:
(1)依法處理勞動爭議原則。
在處理勞動爭議過程中,勞動爭議處理機構和勞動爭議當事人,必須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依法協商、依法解決勞動爭議。
要查清事實,首先,當事人應積極就自己的主張和請求提出證據;其次,勞動爭議處理機構應及時調查取證,兩者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查清事實的目的。
依法處理爭議,就要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要求和權利、義務要求去解決爭議,同時要掌握好依法的順序,即:有法律依法律,沒有法律依法規,沒有法規依規章,沒有規章依政策。另外處理勞動爭議還可以依據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勞動合同,以及依法制定并經職代會或職工大會討論通過的企業規章。
(2)當事人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
勞動爭議雙方當事人雖然在其勞動關系中,存在行政上的隸屬關系,但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也就是說,不管用人單位大小如何,也不管職工一方職位高低,雙方的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適用法律時不能因人而異,不能因為某單位是重點企業,或者是當地創利創匯大戶,而對其侵害職工勞動權益的行為進行袒護。
(3)著重調解勞動爭議原則。
處理勞動爭議,應當重視調解方式,調解既是一道專門程序,也是仲裁與審判程序中的重要方法。著重調解原則,首先是有利于增加當事人之間的相互理解,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相互支持和配合;其次是可以簡化程序,有利于及時、徹底地處理勞動爭議。
二、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方式
1、調解
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代表擔任。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
2、仲裁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擔任。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60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3、訴訟
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通過對勞動爭議處理的基礎原則的分析以后也應該知道,無論是勞動仲裁機構還是人民法院處理勞動爭議,肯定都是處于中立的地位,不會因為勞動者是弱勢群體就忽略了公司的基本權益。而職工本人通過法律的途徑處理勞動爭議,勞動仲裁機構和人民法院都需要勞動者本人提供切實有力的證據。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的情形?不予受理的情形?
勞動爭議仲裁應訴答辯書范文
勞動爭議處理的基本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飛機上乘客死亡如何處理
2020-12-05租客擅自裝修導致店鋪倒塌,房東可以追究賠償嗎
2021-01-29公司外派不接受算主動辭職嗎
2021-01-10借法人資金需要寫借款協議嗎
2021-03-18法庭辯論結束大約多少天審判有結果
2020-11-12什么是遺囑 怎樣立遺囑
2021-02-07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
2020-12-08再婚放棄撫養權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5兒子去世,孫子是否有代位繼承權
2021-03-07瀆職侵權罪是什么意思
2020-12-21單方面離職扣錢合法嗎
2020-11-13關于開發商的“套路”購房者應如何應對
2021-01-03不良資產房產如何過戶
2020-11-15人壽保險如何投保
2021-02-09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百萬意外保險如何選
2020-12-20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3-10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返還性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20車輛維修時丟失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責任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