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況不適用緩刑
1、侵犯知識產權犯罪4種情形一般不適用緩刑
2007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出臺的新的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司法解釋,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適用緩刑情形予以規范,以列舉的方式進一步明確:四種情形一般不適用緩刑。
根據這一司法解釋,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符合刑法規定的緩刑條件的,依法適用緩刑。但是,司法解釋同時明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適用緩刑:因侵犯知識產權被刑事處罰或者行政處罰后,再次侵犯知識產權構成犯罪的;不具有悔罪表現的;拒不交出違法所得的;其他不宜適用緩刑的情形。
2、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
刑法修正案八修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74條規定:“對于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
二、緩刑的含義
緩刑稱暫緩量刑,也稱為緩量刑,是指對觸犯刑律,經法定程序確認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先行宣告定罪,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由特定的考察機構在一定的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行考察,并根據罪犯在考驗期間內的表現,依法決定是否適用具體刑罰的一種制度。
適用緩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經被判處刑罰的前提下,再考慮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現,認定其放在社會上是否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決定是否執行刑罰。如何準確把握適用,關鍵在于怎樣來認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審判實踐中,是否適用緩刑完全由人民法院作出決定,由于“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沒有統一的考量標準,因而有的考慮被告人犯罪的情節和案發后的悔罪表現、受害人的態度等等,在認定悔罪表現方面也大都將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從輕情節(如自首、立功、從犯、未成年人)、是否退贓退賠或賠償受害人損失、是否繳納罰金等作為考量因素,有的甚至將被告人不適宜監禁的因素(如疾病)、家庭因素(如需贍養老人、撫養子女)等一些與被告人相關聯的不合法的客觀因素作為適用緩刑因素考慮。
三、緩刑的適用條件
其一是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二是犯罪分子確有悔改表現,法院認為暫不執行所判刑罰也不致于再危害社會;
其三是犯罪分子不屬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當事人復婚后又離婚的財產如何分割
2020-12-27婚前協議公證費用
2021-02-16合同債權質押及其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1-15合同無效認定有哪些部門負責
2020-12-24學生在學校感染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5勞動合同到期解雇有沒有賠償標準
2021-03-24公司搬遷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3-09交通意外險理賠時需注意什么
2021-02-12保單轉讓需要經保險人同意嗎
2020-11-25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責任交叉,保險公司逐鹿定損權
2020-12-30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公告日期是多久
2021-03-17涉嫌危險駕駛保險會賠償嗎
2021-03-12保險合同爭議怎么處理
2021-03-01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規則
2021-01-01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代理人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行為是否有效
2021-03-25農村可以自行出讓土地嗎
2021-01-24私自出售閑散土地怎么處理
2020-11-12土地流轉合同中附著物包括哪些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