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視居住判緩刑的區別是什么?
監視居住判緩刑的區別是行為性質不同,前者它是一種強制性的措施,而后者是一種刑事處罰措施。緩刑的條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法》
第七十二條 【適用條件】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二、監視居住由哪個機關執行
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
對于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準,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指定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后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
執行機關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電子監控、不定期檢查等監視方法對其遵守監視居住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在偵查期間,可以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進行監控。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在現實生活當中監視居住和緩刑在我們國家《刑事訴訟法》當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刑事訴訟流程過程當中的環節,但是兩者的性質和采取的時間節點都是完全不一樣的,監視居住主要是在調查階段,而對于緩刑是已經判刑之后才采取的。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不能在哪里執行
監視居住算不算追究刑事責任?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機關是哪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20國家法律對保護婦女的婚姻家庭權益有何具體規定?
2021-01-10股權繼承程序要更名嗎
2021-03-07實用新型專利有效期
2021-02-15孤老的監護人如何指定
2021-02-06什么是家庭冷暴力,遭到冷暴力該如何處理
2020-12-31幾個人以上打架算是涉黑
2021-02-17離婚不分家的協議
2021-03-19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學生在宿舍丟東西,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5聘用合同續簽日期可以提前簽嗎
2021-02-04沒有滿實習期上高速有什么處罰
2020-12-19現金價值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24意外險的責任期限和保險期限有區別嗎
2021-03-12貴州殘保金怎么計算
2020-11-25失業保險基金是專款專用嗎
2021-01-10網絡保險的發展對策有哪些
2020-11-14網上買的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7車險拒賠可以起訴業務員嗎
2021-01-12保險公司會破產嗎
2021-03-10